这是我的第 123 天分享
全文共约 1800 字,阅读完共需约 5 分钟
当我们在表达想法时,不论是文字形式还是图像形式,读者或观众总是先看到逻辑关系的存在,然后再继续理解你的内容。
所以,你的表达逻辑越容易被对方理解,对方就越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先和你分享关于文字与PPT展示的一些逻辑技巧,接着我会再和你分享一个高效理解或者表达文字的方式——把文字“图像化”。
01
书面表达
在平时的交流场景中,书面表达似乎更多一点。不论是邮件的发送与回复,还是简短的信息报告,都离不开文字作为载体来传达我们的信息。
以下几种小的技巧,可以让你的文字看起来更清晰。
- 突出文章的结构
(1)多级标题法
在实际文字表达中,我们很难通过一个层次就把所有想法都表示出来。大部分内容都是类似于“金字塔”一样的结构,有大层次,中层次,小层次等等。
关于多级标题的使用方式,网上有很多。比如下面这种形式:
1.1
1.1.1
......
也有类似于下面这种形式的:
一、
(1)
...
除了上面那两种方式之外,网上还有很多多级标题的写法,你选择一种方式即可,只要你用起来觉得舒服就行。不过切记不要混用,那样就有一种“四不像”的感觉了。
(2)下划线 / 加粗法
在小标题下面,或者“次一级”的内容中,如果你想重点突出某个观点或者段首的话,你可以使用下划线或者粗体的形式。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下划线:
关于这个计划,我有3点疑虑:
-
观众是否了解规则?(假装左面有下划线)XXXXXXXXXXXXXXXXX
-
是否有必要竞猜?(假装左面有下划线)XXXXXXXXXXXXXXXXX
-
内容是否明白无误?(假装左面有下划线)XXXXXXXXXXXXXXXX
加粗:
关于这个计划,我有3点疑虑:
-
观众是否了解规则?(假装左面有加粗)XXXXXXXXXXXXXXXXX
-
是否有必要竞猜?(假装左面有加粗)XXXXXXXXXXXXXXXXX
-
内容是否明白无误?(假装左面有加粗)XXXXXXXXXXXXXXXX
(3)数字编号法
数字编号法其实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已经有用到,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4)行首缩进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每次一级的内容,都要比上面一级内容缩进一点,比如下面的例子:
-
我是一级标题
(1) 我是次一级标题
① 我是次次一级标题
当你下次再使用这几个方法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我的也可以做到清晰表达,给自己点个赞吧!
不过,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还是有几点需要注意的。
首先,相同层次的标题,最好使用相同的句型或者表达手法。
其次,标题尽量用词语或者短句,尽量避免使用长句。
最后,文章完成之后,你要审视一下,自己某一层级的标题是否超过了5个(5个以内最佳,极限为9个),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字,很有可能你需要使用演绎法或者归纳法,对这些标题再进行一次分组。
02
PPT展示
我身边有很多人,在进行PPT展示的时候,内容非常充足。恨不得把自己想说的每一句话都放进去。
你要是给自己看,这对你而言或许可以充当一个“笔记本”的角色。可是我们一般在使用PPT的时候,都是给别人看的。既然给别人看,我们的内容一定不能多。
你可以换个角度,想想你自己在听课或者培训的时候,如果PPT上面字很多,你是不是就很容易走神呢?
- 文字部分
对于PPT的文字部分,你应当牢记以下几个原则:
(1)每次只展示一个论点,但要把论点表述清楚。
(2)文字不要过多,最好不要超过六行。如果一页说不完,你可以放在第二页。
(3)尽量使用简单的词语和数字。一般来讲,专业名词或者很长的数字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如果你确实想表达数字,尽量简化它。比如你可以把4873400用487.34万来代替。
(4)字别太小。如果坐在后排的观众看不清,那他大概率就不会认真听你的演讲了。
(5)如果你的内容有不同层级,可以不必一下子全都展示,可以逐级展开。
- 图表幻灯片
虽然相比于文字,图表看起来更生动,但你也要尽量避免PPT中出现过多复杂的图表。你的图表最好看起来简单一点,复杂的一般两个就够了。
此外,图表的标题一定要直接传递信息,最好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本学期各科成绩都在稳中有进)。
03
把文字“图像化”
我们的大脑转化与存储信息的时候,图像占了绝大部分(既包括脑海中的画面,也包括各种结构图)。
如果你是表达者:
你要尽量避免晦涩的专业词语,因为这会“实力劝退”大部分人。如果实在不能把名词简单化,你可以有意识地把你的内容转变成可用画面或者结构描述的内容。
如果你是阅读者:
为了提高你的理解与记忆的效果,你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把内容串联成一个画面。
如果文章内容信息密度比较大,画面hold不住,你可以借助结构图(比如思维导图)的形式帮你记录重点逻辑关系与内容。
无论是让对方更好地理解我们想表达的内容,还是我们想更好地理解对象的想法,我们一定要顺应我们的大脑的认知特点:能简单就不要复杂。
以上是我今天的学习分享。我是润东,我们一起,向上生长。
参考资料:
1.《金字塔原理》 作者 芭芭拉·明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