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不知不觉间已是农历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也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大年。
是啊!这一天,忙碌一年的人们回到自己的家乡陪着父母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国年。
城市里的过年除了看到大街上高挂的灯笼外,就是商家们的促销活动,其它的,看不到一点年的热闹。
在农村,要比城市热闹得多,小孩子们忙着玩鞭炮,大人们忙着年夜饭。这些年,也有一些人围着打麻将的。
记忆里,童年的大年三十这一天。父母早上起来就开忙碌,炸酥肉、炸丸子、炸鱼,还把自家种的花生和平时积攒的南瓜子炒熟给孩子们吃。
中午的饭是比较丰富的,好多好吃的,大鱼大肉。我们儿童时代,物资还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饭菜才会更丰富些。
这顿午饭从中午要吃到下午,父母劳累了一年,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好好休息一下。
吃过午饭后,父母就会带着我们,拿上香蜡纸钱去给已经过世的老人们上香,烧纸钱,我们那里叫给老人拜年。
给过世的老人拜完年回到家里,我们小孩子就可以到处玩了。大人们又开始准备晚饭了。
在大年三十的这一天里,是要禁忌不能打坏东西,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比如说,死、吃药这些话语的,大人们忌讳这些。
可能这些对有些人来说会是一种迷信,是不信的。不过,在我们家里发生过两件事。
有一年,在我们老家有一家人吃鱼被鱼刺卡住了,可能卡的位置比较深,无法取出来。
那家人知道我爷爷在医院里工作,到我们家来请我父亲带着他们去成都那个著名的医院拔刺。他们第一句话就是“气死人了”,母亲听到后很是光火,又碍于大家都是同村人,虽然很是不高兴但还没有表露出来。
这一年,我们家做事一点都不顺,干啥啥不行,母亲归于那家人大年初一在我们院里说过不吉利的话。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
另外有一年,我们家大年初一刚吃过早饭。同村的一个姐姐身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到我们家来借自行车气筒。
红色在我们中国是一种吉利,有喜事都用红色,代表吉利。那一年,我们家做事可顺了,做啥都成。母亲把它归于那个姐姐红色衣服带来的吉利。
有些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有句话叫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还有一件事,也就是母亲生病前夕。
过年时,父亲大年三十打烂一个碗,在母亲看来是不吉利的,结果那年母亲查出食道癌。
这些要说迷信呢,又似乎它又有一些预示。
所以,在大年三十或初一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和词的。尤其是老一辈们可信这些了。
我们烧完纸钱回来,父母们要贴对联了,堂屋、厨房、还有猪圈,都要贴上一副对联。
晚饭后,洗完碗,一家老小都洗漱完毕后,父亲就会点上蜡烛,拿着水果糕点带着我们去拜菩萨,先从堂屋(城里的客厅)开始。我们小,先作揖,后磕头,让逝去的老人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
然后是厨房,父亲会在洗净的锅里点上一盏油灯,说是请灶王爷回家过年,因为在小年(腊月二十三)时送灶王爷去天庭过年,那大年三十晚上就会把他接回家里过年。
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每到大年这一天,拜完所有菩萨后,最后也给猪圈那里也点上一炷蜡烛,烧上一些纸钱,让菩萨保佑的家禽长势良好。
这样,大年这一天就算差不多了。最后是我们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发压岁钱。那时经济条件还不太好,我们的压岁钱也就是意思一下,有这个形式,发几元钱。
就是这几元钱,我都舍不得花掉,把它存着,当存得多了时,主还动交给父母。压岁钱发了,父母还把第二天大年初一,我们要穿的新衣服、新鞋子早早给我们放在床边,这一天孩子们就算结束了。
父亲还没有,他要等到凌晨12点准点时,放完鞭炮,才算真正结束。
这是我儿时在农村过大年三十的情景。这也是我记忆里的年。后来到了城里再没有这些环节了,也听不到放鞭炮的声音了,年味也淡了许多。
记忆里的大年到现在已经离我远去了很多年,不过还是挺怀念那时年味的,尽管那时不富裕,但年味却是拉得满满。
今天,又是一年大年时,在这里,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蛇年大吉,财运亨通,身体健康,事业辉煌,家庭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