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 vs. Career vs. Calling
“A calling is the most satisfying form of work because, as a gratification, it is done for its own sake rather than for the material benefits it brings.
▍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方法。科学理论让我们能面对变化时有所依凭 超越眼前放眼未来 不单是依靠当下的生活 未满的经验或机遇来引导我们。
以下是正文
今天我们来谈谈,创新和创造力。
2017年2月8日-11日,2017年2月8日-11日,主题为“经济转型与企业家创新”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七届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
钱颖一教授的开幕演讲提出了关于创造力的新假说。
首先他指出,全世界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加热衷于创新了:
国家把建立“创新型国家”定为战略目标
企业把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从0到1》这本书在中国的销量超过全球其余国家的总和
同时,他给出了几个数据: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在校学生最多的国家。
中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3600万,高校在校生2700万,高校每年录取本科专科学生700多万,这些数字都是全球第一。
中国经济GDP总量是全球第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
但是国人在科学技术、人文艺术、新产品、新品牌、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成就相比较巨大的人口基数和GDP总量来说,就显得极其不相称。
对此,钱颖一教授认为其根源就在于缺少大量具备创造力的人才。
以下是演讲的部分内容:
演讲中提到的创造力人才培养公式假说以及四种具有创造力的心智模式非常值得借鉴(by the way,非常喜欢这样简洁优雅的表达,言简意赅),作为在互联网教育和学习领域近十年的一名创业者,这个话题对我把握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创业方向非常有帮助。
钱颖一教授的假说是两个公式:
创造力 = 知识 x 好奇心和想象力;creativity = knowledge x curiosity/imagination)
创造力 = 知识 x 心智模式;creativity = knowledge x mindset
并且提出了具有创造力的心智模式: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的“简洁思维”。(If you can't explain something simply, you don't know enough about it.)
乔布斯(Steve Jobs),乔布斯的“不同思维”。(Think different.)
马斯克(Elon Musk),马斯克的“反直觉思维”。(推崇用“物理学第一原理”,也就是一种“追究最原始假设”的方式思考,而不是人们通常用的“类比”方式思考。)
蒂尔(Peter Thiel),蒂尔的“逆向思维”。(蒂尔的心智模式是“Contrarian thinking”,但这种“逆向思维”并不是在多数人想法的前面加一个“负号”,而是要想别人没有思考过的维度,要思考别人还没有想到的领域。)
谈谈演讲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观点(有延伸):
1、我们的教育体制支撑了我国经济多年的快速增长,却不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创造力却被长期忽略了。
2、不仅如此,传统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扼杀创造力的,知识随着教育的增多而增长。
3、当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好成绩,教师教书的目标是传授标准答案,那么教育越投入,教师和学生越努力,好奇心和想象力被扼杀得越系统化、彻底化,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减少程度就越大。
4、知识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关系是: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减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
5、这是一个悖论,知识的增加先是能够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但作为对好奇心的解释,它又在不断地消减好奇心和想象力,并且知识体系都有其框架,其特性决定了其作用。
6、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挑战现有假定,突破知识框架,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正确,所以会被批评,在客观上就产生了压制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效果。
拆书控碰到演讲也不放过,让我们用最简短的文字描述一下这个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关于创新与创造性人才的关系:创造性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
关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公式:
创造力 = 知识 x 好奇心和想象力;creativity = knowledge x curiosity/imagination)
创造力 = 知识 x 心智模式;creativity = knowledge x mindset
关于知识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增长激发并抑制好奇心与想象力
关于创造性心智模式:简洁、不同、反直觉、逆向。
关于学校可以做什么:宽松、宽容的环境。
我愿意把范围再扩大一点,把思路再进一步,来看:
关于企业可以做什么:从提供价值的角度考虑创新,采用动态企业战略。
关于个人可以做什么:打开成长型思维模式。
以上。
【文末福利】推荐三本书:
卡罗尔·徳韦克《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看见成长的自己》)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创新者的窘境》)
谢德荪《重新定义创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