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层链接关系的需求

深层链接关系的需求

作者: Ava梅花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08:51 被阅读0次

香帅老师最近出版的那本钱从哪里来,一本谈论金融的书提到一个数字,在2019年中国人收入的中位数会超过1万美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旦进入万元美金社会社会财富就会发生一个趋势性的转移,那就是会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换句话说服务业会越来越赚钱,注意啊,这儿说的服务业不是特指服务员理发师,而是泛指所有跟人直接发生连接,并且通过深度连接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职业,比如说教师医生,房产,经济啊,这都在其中,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环节会被人工智能代替。

但是不管技术怎么迭代,有一种东西是不会消失的,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在未来一个人的优势将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他与周围人的连接中。

你会发现跟周围人的连接这件事情的意义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的多,它从来不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一个人存在的最根本的前提。

笛卡尔有一句名言叫做我思故我在,其实这本书的主题跟这句话是有点像的,那就是我连接,所以我存在,而且这本书的外文原名直译过来就应该叫存在。

这本书的作者是目前在心理学界颇受追捧的新锐学者,来自法国的罗伯特纳伯格,他也是一位从业多年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析师,而这本书就是作者这些年来针对存在这个话题的研究精华。

第1部分咱们回答这本书中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说我连接,所以我存在。在正式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交代一下背景。

在存在主义心理学看来,任何一个人都同时存在于三个世界,第1个世界叫周围世界,也就是物理意义上的你这个人的存在,第2个叫内在世界,也就是你的内在自我,第3个世界叫人际世界,也就是你跟周围人组成的关系,这三世界里面周围世界和内在世界都不难理解,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的探讨了,但是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最后这一句呢,就是人为什么必须存在于人际世界中呢。

借用缺爱这本书里的原话就是没有人可以一世独立,那没有人可以孤立存在人必须存在于某一段关系当中,这就是咱们说的我连接,所以我存在,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啊,每个人不都是存在的嘛,就算我跟周围的人不发生联系,那我也是存在的呀。理解这个意思,咱们可以先做一个思想实验。

首先啊来回答两个问题,这是哲学层面上有关存在的两个关键问题,分别是你是谁还有一个你身在何处,很多人想到的第1个答案可能都是我就是我呀,我是一个人哪,我就在此时此地啊,这么说也没错,这个是物质层面上的,你存在于当下这个时空中,当然了你肯定不只是一堆物质层面上的分子而已。

那么现在请你更进一步的回答你还是谁呢,注意啊,这个问题一旦问出来就有意思了,你会发现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你都一定会把自己置于某一段人际关系当中,比如说我是一位父亲啊,那你就把自己放到了跟孩子的关系里,你说我是一位医生,那就是把自己放到了跟患者的关系里,你说我是一位高级工程师,那就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专业评价体系里面,这是你跟这个专业领域之间的关系而热。都是由人组成的,所以说到底这还是和人的关系,就连你直接回答自己的名字也一样,因为名字是父母起的,当你用名字来描述自己的时候,其实就是把自己放置到了家庭关系中,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人,你的任何一个身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你一定存在于人际世界中,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给这种状态换一个表述,那就是人生是一场分布存储也就是正淳亿点那存一点分散存储在很多不同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你是众多身份的集合,而每一个身份又都分散存在于某一段关系当中,这些关系结合在一起就是书里边说的人即时性,注意啊,这不是说你只存在于人际世界里,就像前面我们说过了。

人同时存在于三个世界,人际世界是存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天生的,它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所以人在这个层面上的存在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我们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这个过程自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比如说很多地方都会给孩子起两名,对吧,一个大名一个小名,这其实就是在为孩子建立关系,大名会登记在身份证上,别人会通过大名认识这孩子,这是这个孩子跟社会之间连接的介质,而家里人会称呼孩子晓鸣,这是孩子和家族之间连接的介质,同样的,这孩子再长大一点,他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进入什么样的行业,跟什么人合作,这都是在构建他在人际世界里面的存在。

在人际世界中构建自己的存在,并不是说让别人知道你这个人的存在,而是你跟什么人构建什么样的关系这个过程,就直接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咱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啊,大概是13世纪到14世纪的时候,北极的格陵兰岛上生活着两群人,一群是因纽特人啊,他们是这儿的原住民,还有一群就是维京人,他们是10~11世纪的时候移居到这个地方了,维京人那生存能力很强啊,虽然格陵兰岛的夏天很短,但是维京人居然能够利用这短暂的夏天放牛养羊,建立了数千人的定居点,但是到了十三世纪格陵兰岛的气候突然恶化,维京人的牧场就全都消失了啊,故事到这还算是好理解,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人琢磨不透了,岛上的因纽特人们在气候恶化期间靠着吃鱼吃海豹就活了下来,但是岛上的围巾人一个不剩全都饿死了,因为他们的族群里面有一条禁忌就是不能吃鱼。海报那这个规定就特别奇怪啊,要知道维京人的老家在欧洲对欧洲的维京人来说吃鱼是家常便饭呢,那为什么到了北极就不吃鱼了呢?有人就推测,可能是因为当初维京人移民到北极的时候,因为吃鱼或者是吃海豹,发生过大规模的疾病,所以他们就认为这些动物是有毒的不能吃并且形成了禁忌。但是他们的后人其实并不知道有毒没毒的事儿,他们只知道不吃北极的鱼,这是仙人的规定,是他们文化信仰的一部分,是信仰那就不能违背。啊,至于爱斯基摩人吃不吃,跟他们没关系,当然了,这并不是这个故事的重点,我想说的是你看啊,一群为惊人,宁可饿死也要恪守这个信仰,甚至连一个小时这大鱼或者是吃海豹的人都没有,但是假如说这岛上不是一群人而是一个人。唉,大概率上是不会的,这个人为了活下去,他会尝试一切的手段啊,看到爱斯基摩人吃鱼,他一定也会跟着吃的,类似的故事你肯定看过很多,一个人流浪到荒野的时候,为了活下去,那一定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再比如说换一个场景啊,不管是哪个时代你都会发现,当一个族群遭受危机的时候,总会有人挺身而出,为了族群牺牲自己,那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反过头来,假如这些人不是身处在一个族群当中,他们就是孤身一个人,他们肯定是不会考虑族群的利益的,这跟品质没有关系,因为族群根本就不存在,那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呢,不管是自私还是无私,在没有族群的情况下这些品质根本就无从谈起,当然了不光是积极的品质消极的也一样,比如说极度只有当你身处一个。比你优秀的群体中它才会产生幻境神的你或者有嫉妒心的你,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群体中存在于你跟这个群体建立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中。

乌合之众的作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经说过,无论什么人,无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相同,在他们组成一个群体的时候,他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与他们作为个体的时候是截然不同的,除非组成一个群体,否则个体根本不可能拥有某些念头或者是情感,你看过去我们都认为人的品质应该存在于人的自身,但事实上这些品质出现的前提是你跟他人建立的关系关系才是这些品质的容器。

著名的西班牙思想家奥特加1。曾经说过,人不是一个自然状态,而是一段历史。人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出戏剧。

人生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被选择和构思的东西,人便存在于这种选择与构思之中,简单来说就是你构建什么样的关系,就是在构建什么样的自己。

为什么说我连接,所以我存在呢,答案显而易见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众多身份的集合,而每个身份又都存在于某一段关系当中,所以构建关系本质上就是在构建我们自己的存在,说到这我们算是从正面回答了联结的价值。

当然想要论证一个东西重要不光得回答,有了他会有多好,还得回答,假如没有他会有多糟,那么假如失去了跟外界的连接会发生什么呢?第2部分。这个问题,作者认为这会损害一个人的存在感,那乍一听这个结论你可能会觉得不痛不痒存在感呢,指的不就是曝光度嘛,低一点好像也没什么吧,唉,说到这我们要先解释一下

什么叫存在感,过去我们都认为存在感可能就等同于曝光度啊,谁吸引的目光多,谁的存在感就强,但是顺着刚才的逻辑,存在感指的其实是我们在建立一段关系的时候,在这段关系当中获得回应,感知到自己存在时的感受,比如说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就建立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拥有了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的存在感,再比如说结婚双方在建立关系的同时也拥有了作为丈夫或者是妻子的存在感,而且注意啊,一旦这个建立在关系层面上的存在感受到损害,往往会让人觉得特。比如说家里有孩子的人肯定都知道。

对一两岁的孩子而言最可怕的不是你训他啊,因为你训他他也未必听得懂,对他而言最可怕的是什么呀,是你不理他,没有回应就意味着他会在某种程度上感受不到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的存在,产生存在感的缺失,为了确认自己的存在,他会怎么办啊,更加哭闹对吧,我来博得你的回应,再比如说啊,不知道你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过这种体验,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让全班举手回答,但是不管你再怎么努力举手,老师就是对你视而不见,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心里很别扭,但是又说不清楚是个什么感觉,其实这就是存在感受到了伤害,最极端的情况是所有的联系全都被切断,这就等于被剥夺了全部的存在感啊,有人说感到世界离我而去啊,大概形容的就是这种绝望。

比如说当年弗洛伊德患上了口腔癌,不能正常。也取得联系,后来病情加重,他跟外界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而陪伴在弗洛伊德身边的就只剩下一条牧羊犬,这是弗洛伊德的朋友送给他的,一直跟他寸步不离。但是随着病情逐渐的加重,弗洛伊德的口腔组织开始坏死,散发出恶臭,我们知道狗的嗅觉那是异常灵敏啊,从某一天起这条牧羊犬也再没有进过它的房间了,弗洛伊德的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在1939年弗洛伊德死于自杀,根据他的私人医生的说法,压垮弗洛伊德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这只牧羊犬牧羊犬的远离,切断了弗洛伊德跟世界的最后联系,也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存在感。

理解存在感就像是精神世界的地基,一旦他垮了,那么这个人的精神也会濒临崩溃,所以维护自己的存在感就等于是在夯实精神世界的地基,这是每一个人的本能。

听到这你可能会说,唉不对啊,有些人好像就不是这样啊,比如说艺术家,我看到很多艺术家都有点自闭,很少跟外界联系,难道他们就没有存在感的需求吗?

作者认为不是没有,而是他们建立存在感的方式比较特别,他们不是通过跟人直接连接而建立存在感的,而是通过创作来建立存在感,注意啊,是通过创作而不是通过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认为不管是画一幅画,写一首歌还是做一首诗,艺术家都是在通过这个创作的过程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外化成一件作品,本质上这就是在建立联系,在创造存在感,但是这个过程是不会一直持续的,在艺术品完成的那一刻它就终止了,因为艺术品在完成的那一刻它就不再属于作者了,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你看啊,一件艺术品到底有什么内涵想要。者的什么心情,这些形而上的内容共同构成了他的生命,但是这些内容那哪是作者说了算的,从他完成的那一刻起就变成了所有人一起创造的了。

这个心理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你为了跟世界沟通创造了一种语言,这个时候你的存在感是最强的,但是当你说出去的那一刻,听的人却把它理解成了另一种语言,这种存在感就消失了,那么怎么继续让存在感持续下去呢,很明显得一直创作,这就是为什么越是独立越是很少跟外界联系的艺术家就越会一直创作,作者认为这是他们保持自我存在感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即使是那些你认为的最孤立的人,他们也一直在用某种方式维持着自己跟世界的连接,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存在感,而存在感是一个人最基本。

但是啊,有一种情况是特例的,那就是受到严重的威胁和伤害的时候,这个时候出于自我保护,很多人会故意通过某种方式来消减,甚至试着抹除自己的存在感,比如说曾经有一个比利时的心理医生叫做西沟和西,他在二战期间被关到了纳粹的集中营。

按照我们通常的设想啊,在这么残酷的环境下,人们应该是抱团取暖,互相安慰对吧,但事实正好相反,根据西格赫西的回忆,在纳粹集中营里面他一直恪守着一条准则,那就是绝对不要与人建立关系,一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今天跟你同步的人明天是否还活着,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那实在是太煎熬了。

第2个原因是不跟人联系会让你的存在感降低,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那么你身上的痛苦和。也多少会减缓,换句话来说,你抹除了一部分承受痛苦的对象,那么痛苦,自然也就跟着减少了,再比如说作者发现很多在青少年时期遭受过性侵的人在成年之后会产生自虐倾向,自虐发生的比例比其他没遭受过性侵的人要高得多,作者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补偿现象,受害者在遭受性侵的时候,身体和精神都在承受巨大的痛苦,为了减少痛苦,他们会在潜意识里面试图关闭自己的存在感,也就是强行告诉自己,我现在不存在承受伤害的不是我,但是当惨剧过后,受害者又会在潜意识里面努力找回自己的存在感,结果有一些人就产生了自虐倾向,他们想通过肉体上的痛感来告诉自己此时此刻我是存在的。当然了,这是一个极端的特例。

但是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存在感是一个人最底层的需求,不管你是谁,曾经经历过什么对存在感的需求都是一直存在的。

假如失去了跟外界的连接会发生什么结论是会伤害一个人的存在感,而存在感是一个人最本质的需求之一。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既然联结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跟世界建立有效的连接呢?

是不是连接的人越多就越好呢,网上那么多网红达威明星有那么多人关注,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建立了足够的连接了呢?啊,类似的疑问还有很多,

其实在这本书里作者给了一个标准,我觉得可以回答所有这些疑问,那就是是否建立了足够的连接,不是看你认识的人够不够多,而是看你是否给他人提供了价值,你看有些人明明很低调,在媒体上的曝光也不多,但是他的存在感就非常的强,比如说袁隆平屠呦呦,这是因为他们为他人贡献了足够的价值。

因为创造价值。跟他人的关系就更深入了,因为关系更深入,所以他们的存在感也就更强了,归根结底连接不是你覆盖的广度,而是通过创造价值嵌入到这个世界的深度。

相关文章

  • 深层链接关系的需求

    香帅老师最近出版的那本钱从哪里来,一本谈论金融的书提到一个数字,在2019年中国人收入的中位数会超过1万美元,这个...

  • (深层链接)Deeplinks

    Deeplinks 此插件处理iOS和Android上的深层链接,用于自定义网址方案链接和通用应用链接。Repo(...

  • 深层心理需求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能让自己感觉真正“活着”的火焰,而这团火焰,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需求”。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

  • 深层心理需求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能让自己感觉真正“活着”的火焰,而这团火焰,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需求”。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

  • 深层心理需求

    一、你的核心心理需求 秩序需求 你有着很高的秩序需求,不单做事讲究规则,喜欢依据系统或流程做事,就连饮食作息、生活...

  • 跟熊浩学沟通.打卡第15天

    29关系维度 关系的融洽,是因为满足了对方某种深层的心理欲求。 1.关系还原为需求 沟通关系的障碍,来自于对方一些...

  • 深层关系

    依赖是感情基础 从小我们依赖父母亲,读书后我们依赖老师、同学,就业后我们依赖领导、同事,结婚后我们依赖妻子、丈夫,...

  • 十四、Expo 的链接与深层链接

    链接 介绍 每个好的网站都以前缀为前缀https://,https这就是所谓的URL方案。不安全的网站以URL为前...

  • 深度链接Deeplinking在Xinstall里的应用

    深度链接是什么? DeepLink:名为“深度链接”【百度百科】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 深层链接的应用 深层链接被广...

  • 与母亲深层链接

    静下心来,默默的注视着对方的眼睛,放任大脑,不去思考,跟着老师的节奏,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呈现…… 烈日下一个瘦弱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层链接关系的需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ba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