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读书笔记:基思·斯坦诺维奇《超越智商》——关于理性思考和行动

读书笔记:基思·斯坦诺维奇《超越智商》——关于理性思考和行动

作者: b09669755b24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19:22 被阅读360次

    当读到《超越智商》的导读和序言时,一下子把我以前读过的几本书串起来了。这些书是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1、2),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合著的《思考,快与慢》以及彼得·考夫曼的《穷查理宝典》。加上斯坦诺维奇的作品,我突然明白,它们都在(或部分地)讲述同一个主题——人类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如何做出明智决策。这种能力被称为理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它与智力无关,在目前的智商测试中无法有效评估,因此人们会忽视它。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很聪明(智商很高)的人,例如小布什,往往也做傻事。到底是哪出了问题?斯坦诺维奇认为是“理性障碍”,也就是缺乏理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第一部分,理性之心——认识人的理性(前五章)。从人的思考模式来划分,可以分为类型一加工模式和类型二加工模式。类型一加工即启发式加工,是指直觉的,可以快速做出的自然反应,是“适应性无意识”;类型二加工即控制加工,是指需要深入思考,有意识解决问题的慢思考模式。这种划分类似于《思考,快与慢》里的系统1和系统2。类型一加工是直觉的,感性的,因此很容易做出非理性决策。比如犯“属性替代”式的错误,即用可理解的简化的事物,替代不可理解的复杂的事物,从而产生偏差,人于是就成为了“认知吝啬鬼”。这时候需要类型二加工来监督或纠正类型一的错误,因此类型二应当有某种抑制机制,就像机关里的纪检干部,来监督和制约类型一,并能推翻类型一的非理性直觉,做出理性决策。这就是人的反省能力。但类型二很懒惰,常常会选择轻信类型一,“纪检干部”经常玩忽职守。

    从女士坠崖的两个例子,作者提出了人的三种心智,即自主心智(类型一加工)、算法心智(类型二加工)和反省心智(类型二加工)。只有在反省心智层面,理性才会参与其中,理性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内容——反省心智的思维倾向和算法心智的效率。而同为类型二加工,算法心智可被量化评估,但反省心智不行。

    人类在思考问题时,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极为吝啬,称为“认知吝啬鬼”。类型一加工处理问题速度快,占用认知资源少,能耗低,省事,所以人天然倾向于使用这种自主心智,人在多数情况下(默认偏好)就是“认知吝啬鬼”。这种机制形成的原因来源于进化,进化的效用在于适应性(符合短期利益),而不是最优性(长期利益最大化)。

    第二部分,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第六章)“认知吝啬鬼”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显而易见的表面信息,而不愿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推理,进而得出全面准确的信息。下面是一些“认知吝啬鬼”的表现(或称为基本属性),它们都因懒于使用认知资源而产生偏差。

    比如属性替换——用简单的问题取代难题,就是认知吝啬鬼的惯用伎俩。认知吝啬鬼对信息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异常敏感,并且由于画面感,认知吝啬鬼对那些与众不同的事,可得性高的事物都更敏感,如货币错觉(对货币表面价值做出的反应)。认知吝啬鬼大量依赖启发式加工,即第一类加工。启发式加工在生活中大多数决策(不太重要的,“熨洗衣服类”决策)中是合适的,但“我们的生活是被为数不多的事情所掌控的”,在这些重大的决策上,我们就不能过分依赖启发式加工了。比如锚定与调整启发式加工、默认启发式加工(现状偏见)等,可以很深地影响人们的决策——认知吝啬鬼的生活会被有权给出锚点或设置“默认值”的人所掌控。“简而言之,极端的认知吝啬鬼全然没有‘独立之思想’,决定他们心智如何加工信息的是眼下最生动的刺激、最唾手可得的信息或是最与众不同的线索。认知吝啬鬼会被那些掌握了如何标签化、如何设定锚定值、如何控制信息生动性的人占尽便宜......”

    (第七章)再比如框架效应(框架效应是理性障碍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认知科学领域,人们往往会对本质相同但表面看起来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它违背了“描述性不变原则”。因此,能够制定“框架”的人,能够引导甚至操纵个体偏好。解决办法是:“人们需要从多个视角思考同一问题,学会习惯性地去打破框架,并由自己来重设框架。”同时,认知科学家的框架实验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聪明人(指在智商测试中得分高的人)只有在被告知要怎么做的情况下,才会表现优异。另外,在第七章中还列举了许多有意思的实验案例,如“传染病治疗方案”,“退税政策”,“95%脱脂与含5%脂肪”等,这些也与丹尼尔·卡尼曼的“前景理论”相关。

    (第八章)“我方立场偏差”(福特探险者在德国以及德国车在美国的例子)——人们倾向于仅仅基于自我的视角对情境进行评价。在评估证据、道德评判、评价他人时,人们常常会受到偏向自己的立场偏差影响。“人们不仅会心怀偏见地去评价已有的论据,有时还会带着偏见去制造论据。”这种偏差会损害人们客观评价证据的能力。知识标尺准确(主观概率与正确率一一对应),才能说具备了知识理性;知识标尺失准(未一一对应)导致个体无法选择出最佳的行动方案。人们往往会对知识标尺过度自信,即主观概率大于实际正确率,从而导致“我方立场偏差”。“我方立场偏差”的几个变式:(1)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在“计划谬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计划谬误是指人们常常会低估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2)偏差盲点,人们承认认知偏差的存在,但却坚信自己是不受影响的特例。(3)控制错觉,个体相信通过能力和努力,可以控制随机事件的结果(彩票手动选号)。与上面的框架效应一样,聪明人受到提示后才会避免这种偏差。

    (第九章)人是受情绪影响的。人们在这种影响下做出无意识行动而察觉不到,同时往往会编造虚构的理由以证明它们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性选择(电车难题及其变式)。而且,在没有或较少情绪参与时(“冷加工”、“冷”启发式思维倾向),有意识也常常会被无意识取代——因为人们基于可信性而非逻辑有效性做出反应(玫瑰三段论和老鼠三段论)。人们会被已有知识所误导,即使推断出可信的结论,逻辑也未必是有效的。

    这一章的吝啬鬼表现与上两章不同,上两章是认知试图走捷径,思考时没有想到或不愿意想到其他的可能性,而本章是能够想到但做不到——意志力无法战胜本能。“口语中的意志力是指延迟满足或是压抑本能反应的能力,使得我们在做决策时不短视,能够着眼于长远利益。缺乏评估即时奖励与延迟奖励的能力,是导致很多人非理性行为的来源,这些非理性行为阻碍了目标的最大化实现。”可以用“捆绑策略”来解决:即用语言为工具设定一个规则,以将未来可能做出的所有行为捆绑在一起,进而获得足够强大的动机性力量,压制当前的行为。

    第三部分,给大脑安装好的心智程序。除了认知吝啬鬼,心智程序方面的问题也会令人不理性。心智程序问题包括心智程序缺陷和“污化心智程序”两种。(第十章)心智程序缺陷是指人缺乏一些正确的思维方式,例如科学性思维规则(双盲对照实验)缺失、概率思维规则缺失等。用贝叶斯定理来解决:后验概率=相似率×先验概率,即P(H/D)/P(~H/D)=P(D/H)/P(D/~H)×P(H)/P(~H), 这个公式的关键在于P(D/~H),而它的重要性往往被人忽视,这种忽略备择假设的现象是一个关键的心智程序缺陷。另外,在推理时,寻求可证伪性是一条非常有用的规则,即找到能推翻描述的特例事实。另外忽视基础概率(只重个案证据却忽视统计数据)也是一种心智程序缺陷,基础概率即贝叶斯公式中的P(H),而且,人们只需对贝叶斯定理有感性认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有贝叶斯直觉就够了,没必要背公式。联接谬误(琳达问题)有可能是上面属性替换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概率心智程序缺陷引起的;有关概率的另一个谬误是:条件概率倒置。

    (第十一章)污化的心智程序。就是错误的观念或信念,类似于芒格所说的某种极端的意识形态。人会获得污化的心智程序,是因为它有引人入胜的复杂性(想想股票技术分析中的数学和图表)。模因,是某种观念或信念传播的单元,类似于生物学上的基因,需要复制、传播,有时会牺牲宿主的利益——“能够传播的信念,未必正确,也未必有利于传播者(宿主)”。信念(因为模因)选择了人,而不是人选择了信念;因此,模因是自身利益至上的(它的利益就是复制),而不是人的利益。避免的策略一是不要安装,二是时时检验、评估、反省。警惕那些禁止对其评估的心智程序,它们无法证伪或证伪的风险、代价可能太高,因此无法评判正误。例如盲目信仰心智程序,盲目信仰使人丧失对其进行批判的能力(而有些信仰,虽然也使逻辑、理性和科学失效,但却是有益的)。还有一些具有反意属性的心智程序,即强烈排斥相反意见的心智程序,是污化心智程序的另一条线索。

    (第十二章)思维谬误,即非理性思维倾向的分类:一.认知吝啬鬼:1.默认自主心智加工(类型一),2.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框架效应是其中一种,类型二),3.压制失败(类型二);二.心智程序问题:1.压制失败(心智程序缺陷):(缺少)概率知识、备择假设的重要性、特定领域的知识结构、通俗心理理论,2.污化的心智程序:(缺少)通俗心理理论、评估失效策略、鼓励自利思维的“自我”、特定领域的知识结构。

    理性障碍无处不在。理性需要多种思维倾向共同发挥作用,依赖与概率思维和科学思维有关的知识库等,以战胜认知吝啬鬼信息加工倾向。这让我想到了芒格提出的“普世的智慧”,用多领域的思维模型来认知世界。

    第四部分,改善理性对社会的意义。伪科学、错误医疗、错误的金融决策等等各方面都是社会性理性障碍的表现,它还会相互传染,使正常人收到影响。我们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习得理性,例如通过掌握一些陈述性知识或思维方法来改善心智程序缺陷,例如完全析取推理法(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思考备选假设倾向、概率论和科学思维等,就是这样的思维方法。例如,你可以用代理人机制,即直接问经历过一些事的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想象,从而使自己免于陷入我方立场偏差。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使自己免受污化的心智程序的影响,例如,可证伪原则可以很好地预防许多无用的观念;模因学语言也有帮助,帮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污化的心智程序。

    同时,人们可以利用群体的非理性,也就是操控环境(外部的,强制性的影响),来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例如修改捐献器官的默认项)。一些经济学家提倡一种被称为“自由专制”的新政策——政府应该努力引导人们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人们也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增强自控力(不要试图对抗人性,改变环境更靠谱些),例如强制储蓄、设立工作最后期限等“事前承诺”的方法;还有,减肥为啥不成功,不仅在于食物的构成,更在于食物量的多少,傻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基思·斯坦诺维奇《超越智商》——关于理性思考和行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bq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