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课堂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在我心中变得愈发重要。
初当教师的时候,习惯以“解读”的思路来上课,所以常常是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交流,遇到重要的句子,也只是全班齐读一遍地草草过去。一节课下来,常常是讲读为主,朗读是个偶尔登场的过客,碰到课时紧张,我担心教学重点任务不能在课时内完成的情况下,朗读总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被我省略的对象。
潜意识里,我觉得朗读耗时较多,且碰到学生朗读拖沓,我会忍不住一遍遍范读纠正,时间就花费的更多,教学任务就只能延迟到下一节课完成了。于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朗读,也爱范读,但于教师身份的我来说,朗读有些费时费力,又不能直接突破重点,所以以往我总是把朗读在课中草草带过。
那么,教学效果如何呢?过去几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没有充分的朗读,大部分孩子是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所以,以往我的教学虽然也有孩子能每次都接住我抛出的问题,清晰流畅的表达出正确的见解,但发言者,寥寥无几。我羞愧地进一步发现,这些积极回应我每一个问题的孩子,只是由于他们本身才思敏捷,见解独到,才能每每给我恰当的回应,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中,有很多是确实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的问题的,因为他们没有思考,不知道去文本的哪出答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朗读文本是必要且必须的!
今天在教学《梅花魂》一课上,我让孩子们朗读文段,碰到拖沓处及时喊停,马上示范。孩子再读,朗读的进步清晰可闻。读得动情了,再抛出问题,回答的孩子挺多,也有中等生和后进生,回答的大多准确到位。在理解课文题目的环节,我让孩子们放声朗读13自然段外祖父说的话,联系起来,理解“梅花魂”的意思,有的孩子反应很迅速,答案也很到位,甚至联想到抗日战争中许多英雄烈士也具有同样的精神。之后的联系生活讲同样品格的人物,听《红梅赞》,回读13自然段,孩子们都安静认真,神情严肃,与课文的情感共鸣,这令我意外和欣喜。朗读的甜头,我尝到了!
我接着想,如果想要发挥朗读的用处,教师要更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删繁就简,把握重点,这样才能在朗读上做到“读的少而精,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进步!”想要成为优秀的教师,果然还得是个统筹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时间的大师啊!得是个懂得取舍的高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