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14)2023.12.15
5点起书写一份读书感悟,6:15上班后继续写,7:40完成,累计用时两个半小时。
孩子们今早乘校车回家了,每到周末都会特别累,半天休息就过去了。开学10天未出校门,冰箱也空了,天气太冷不想外出,就和女儿点了外卖。麻烦邻居如果外出帮忙买菜,下午就送来了青菜和鸡蛋,冬天也是温暖的。
班级群转发了一个视频,提醒家人们太溺爱孩子,就是在剥夺了孩子的生活体验和自信心。浏览孩子的各种分享,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看到了本周设计的自由作业的初效,如赵书熠制作了一个手工,杨致远画了一幅画,两个孩子都用日记作了记录。张舒涵用手抄报摘抄了白居易的《夜雪》,读到“夜深知雪中,时闻折竹声”让我想到了学校花园里的竹子被压弯的画面。二是用什么方式改正才能让生字巩固更有效。也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分享到群里,并分享了有关“刻”字的笔顺、组词、造句的截图。我这样写到:
看到舒涵的改错,引发我的思考:
为何孩子会反复写错同一个字?如何通过改错巩固生字?要不换一种改错方式,在词语和句子中理解记忆,试试效果。方法一:组词。方法二:造句。方法三:看笔顺。这些网上都很好搜的。
晚上阅读《女巫一定得死》第9、10两章。
第九章:贪婪。
英文里有句俗语说,其他罪恶都已老去时,贪婪还正年轻。贪婪是童话故事里常见的主题。文中以《杰克与魔豆》中主角杰克三次贪婪的情节,帮助我们理解。孩童对物质的滩涂是很自然的现象,两岁大的孩子会积累玩具和其他物质,从中获取安全感。而故事中的巨人代表杰克的贪婪,所以巨人必须死亡。巨人的死除去了小读者心中残余的贪婪梦想,帮助小读者克服因贪婪而生的冲突,帮助儿童在生命早期,处理自私的倾向。
童话故事里的财产继承情节就体现了为贪婪而不择手段。如《杜松子树》中的哥哥被继母做成肉汤还嫁祸于自己亲生女儿。故事的结局依然符合童话的圆满,哥哥重生,贪婪的继母被石磨压死。
童话故事中的《渔夫与妻子》揭示了贪婪黄金、遗产、财富之外,还表现在对社会地位和自己身份地位的贪婪。
童话故事中还有另外一种贪婪,是收集物品的狂热,是一种变态性的贪婪,会甚至把活生生的人当做了收集的对象。如《蓝胡子》不断娶妻又杀掉新娘,还把所有被杀害的太大的身体锁在一间房子里。
小结:
当贪婪不断增长,人对人的情感就反之递减终止,他人都形同物品一般。儿童天性中就存在贪婪的念头,要在阅读以“贪婪”为主题的童话故事中,在贪婪者一次次因贪婪获得惩罚的阅读体验中,帮助孩子们是克服贪婪倾向。
在此对童话故事中的女巫形象有了认识女巫,其实就是儿童自身中邪恶的那一部分,他在此对童话故事中的女巫形象有了认识女巫,其实就是儿童自身中邪恶的那一部分,它可以是懒惰、贪吃、贪婪等,也就是童年七宗罪。
第十章:懒惰。《木偶奇遇记》真正的主题是懒惰,说谎、任性虽然也是值得探讨的主题,但重在“懒惰”。匹诺曹对工作和念书都没有兴趣,他遭遇麻烦、无法成才的主要原因还是太懒惰。懒惰是严重的心理缺陷,可能造成道德上的堕落和心理问题,仅仅借由口头教训或偶尔责备根本无法改正懒惰这个缺点。匹诺曹遇到的兰仙子和小蟋蟀,就是好母亲的象征,也是匹诺曹自我好的那一部分。他们相信匹诺曹的本性是好的,一次次提醒匹诺曹和小读者懒惰的可怕下场。并警告小读者,如果纵容懒惰的习性,不想办法根除,最后就会演变成严重的性格缺陷。故事中被遗弃的另一个“匹诺曹”,就代表孩子战胜本性中懒惰的习性,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孩子性格中勤奋的品质需要唤醒,如《三个纺纱女》中的三个纺纱女就是母性的具体表现,也是故事主角这个女孩本性中勤奋的一部分。这样的故事对小读者传递的信息是:每个人都有勤奋工作的潜能,而实现这项潜能,将会带来好处,改变命运。
昨天到今天,了解“饭圈文化”,关注董宇辉,“不确定的因素”对公司、团队的发展和管理到底意味着什么?本人又该做如何思考?
下雪了,掉闸了,老公还在上山查找故障。北京地铁脱轨了,发给女儿,提醒下雪天少外出,结果发来了和同学外出吃饭的照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