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疗法具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应用历史悠久。在《素问·异法方宜论》就有“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的记载。艾灸疗法应用范围广泛,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 阳、表里均可施灸,治疗效果好,易学易用,成本低廉,安全有效,操 作简便,灸处温暖舒适,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艾灸疗法广泛应用 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与保健中,具有以下作用:
1.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 故一切气血凝涩、经络痹阻的疾病,均可用艾灸来温经通络、散寒 除痹,达到治疗目的。

2.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加,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临床上阳气虚脱、气虚下陷等病症均可以用艾灸疗法来治疗。
3.泄热拔毒,消瘀散结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艾灸治疗痈肿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中进一步指出灸法具有宣泄脏腑实热的作用,说明热证用灸并非是禁忌。《医学入门》指出“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而且在医宗金鉴》中亦认为艾灸能开结拔毒,所以,“热证可灸”具有理论与临床依据。气血遇寒,凝涩为瘀。艾灸能温阳行气,气行则瘀散,血得温则行,故艾灸能消瘀散结。
4.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艾灸除了治疗作用外,还具有预防疾病、保健延年的功效。《黄帝内经》中提出“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针灸大成》中也认为艾灸能预防中风,《扁鹊心书》则明确提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等穴,能延年益寿,民间亦有“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之说。现代研究也表明艾灸确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可见艾灸具有预防疾病的功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