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富余物哀

富余物哀

作者: 炎凉文丑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21:03 被阅读0次

    “物哀”的故事已经罄竹难书,深感地大物博者之自恃,《百鸟朝凤》中唢呐匠,一个受人尊崇的职业,却因人们红白喜事喜好了新生的西洋乐队,销声匿迹,最后就像剧末的一抔黄土,再没有人看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根植在隋末开启的科举之世,人们摒弃了使用价值崇拜,盲目的追求金钱;社会工作造假,文化学风浮夸。地大物博之处却尽是文化和精神的荒土。

    极东小国日本,本是物资与文化尽皆匮乏的岛国,生存仰赖进口,文化尽是拾人牙慧,却融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东方文化,在文化侵略的道路上,走到了世界首位。

    “和纸”——号称日本人工艺的结晶,一张薄薄的和纸之中,沿革了千年的手工艺历史,匠人的汗水精神。从植物到纸张,日本人相信高级的东西只出自人工,每一点瑕疵都要挑出,最后的纸中不能有一丝杂质,这就是和纸之美,在于其中蕴含了多少的文化和历史。

    我泱泱大国,无所不有,号称日本的尺八原是我南箫,日本的武士刀原是我唐刀,可是现在逆输入的文化却给了所有自恃文化强国、礼仪之邦的人当头棒喝。如此鲜艳生动的文化,现在何处,既有南箫、唐刀,却都如风扬沙,散落在历史的更迭中。

    从我的观察来看,物质富余的人,很难做到爱惜物品,更不能说钻研这件物品了,每一代小孩升上了大学,总有人听信各培训中心的谣言,三个月学会吉他演奏,最后买了贵重的吉他和教材,谁能有心练习呢,按弦那么别扭,手掌酸,手指疼,学会了基本的和弦就学会了吉他,将来转发一个网上的视频,让别人知道你也在学吉他就好了。现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此的富余,将经力固执的投入在一个乐器上,怎么能赶上大数据的互联网时代呢,自然是每天徜徉在网络世界里才能和地球村进行无线连接啊。话又说回来,一个小孩从小到大只有一把吉他,他的生活就是和吉他作伴,那这乐器也将成为他一生的宝藏和伙伴,可以用手指来向伙伴倾诉,而吉他从不会忤逆你,总会传达给你相应的情绪。

    书看完一本买一本的人,可能阅读时间更有节奏,对一本书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专注于一项工作的人,必然也更加专业和沉稳;物质不那么富余的人,可能生活的更加简单也更加快乐。

    就像我使用的词语,冗杂不精辟,远没有作家的笔墨来的有趣,他人三言两语传达的东西,寓意饱满深刻,不似我长篇大论写出来的驳杂无序。

    做减法的事看似轻松,实则挑战重重,中国人的脑子里都有一种“以后用得到”的思想,手机转发“用废牛奶盒做成的袜子盒”,“将夹子这样使用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从此以后废弃的牛奶盒泛着酸味,却等着凑成完全平方数的那一天,夹子夹在桌边虽然可以把数据线理好了,可是多么硌手却不关别人的事了。或许用完以后收起来,是更好的选择,进一步的,没用的东西就简单的丢掉,再进一步,从一开始就不要入手那样东西,这都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物品、人际关系都是这样,你可以丢弃、割舍,但是他终归会让你产生别的情绪,从你产生不舍情绪的那一刻起,这减法就已经出现失败的苗头了,能不能继续减下去,得看这件物品的价值了,价值越高,你的减法就越肉疼,比起物品来,人际关系才是困难本身,能狠心毁掉就是人们口中的渣男渣女。

    现在的弄潮儿们喜欢传达一种叫做酷的精神,不喜欢的东西就扔,不喜欢的事情就喷,不喜欢的人就怼。对他们来说,酷的成本太低,买东西扔东西这种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如果就酷的话,那也太看不起在一个位置上辛勤钻研的人了。而把一种思想取之即用,见到更好的就丢的人,从理性和认知的角度会被人看不起,那这种人反而是精神上酷的人了吗?显然并不是这样。

    那更进一步的来讲,从拥有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为自己的生活做了乘法,你把自己已有的和刚拥有的进行了无限的排列组合,成为一份文件夹放不下的清单,这份清单远没有精力去实现,可是却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去构想,想想你多少次想象过自己在台上弹着不同的曲子,用的都是你自己很久没有摸过的那把吉他和仿佛20年没见面的生身父母般生疏的手指。如果你想扔掉你的吉他,那你便是从大量的记忆里,减掉了那一把吉他,其他,将成为你不可抹去的失败记忆和未来与人吹牛时提起的一句:我以前也会弹吉他。

    富余之物犹在身边,人人追求的不是酷,而是专注和洒脱,能够拿得起,拿得住,也放得下,扔得远。不是口头和心里的念叨和惦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富余物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dw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