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友情的书。阅读这本书是因为好友的推荐和赠送。从朋友送给我这本书到六月,我几乎搁置案头,每天阅读零零散散,不成系统。大约读了三十多页,才窥探到这本书的价值。每每打开这本书阅读,内心亦会感觉书籍带给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联系。谢谢我的朋友。
爱亦有道(说说《爱的艺术》)之一 爱亦有道(说说《爱的艺术》)之一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而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书。正如译者在书中所说:“我们这一辈子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事应该是了解和掌握爱这门艺术,因为只有这条路径才能使我们感到生命的意义,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到周围人的存在,并体验到克服困境的艰辛和欢乐”。
爱亦有道(说说《爱的艺术》)之一这是一本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启发的书。弗洛姆在前言中也说:“如果不努力发现自己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性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我个人觉得,弗洛姆这里所说的“爱情”是一个大的范畴,它一样适应于“自爱、亲情、友情、师生情、陌生人之间的情感……”。
爱亦有道(说说《爱的艺术》)之一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可以习得。人们本可以学会去爱。首先,爱首先并不是认识是否被人爱,而是要认识到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其次,要认识到,爱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对象问题,而是能力问题。既然爱是艺术,可以学习。那么,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弗洛姆在书中反问:“难道只有获取名利才值得人们付出代价?”当然不,“爱情”,我不妨说“爱”~只对灵魂有用。同样值得人们付出代价。在现代生活中,那些懂得爱、理解爱、真正有能力爱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才有能力诗意的栖居在生活的大地上。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被围困在这么一个罗网之中的人时刻得记得自己是一个人,只存在一次的人,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能经历希望、失望、担心和恐惧的人,渴望爱和受到虚无和孤独威胁的人。
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也就是说,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但先决条件是给的人不应该把对方看作是他帮助的对象,而应该同对方建立一种真正的、创造性的紧密关系。爱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这一章中,弗洛姆指出爱的几个阶段:从“被人爱”到“爱别人”到“创造爱”。天真的、孩提式的爱的原则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则是有条件的。在一个孩童成长的过程中,母爱和父爱缺一不可。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在这半年带班中,我细致分析了每一个问题孩子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有神经(机能)疾病。而家庭问题较多的孩子在学校很难通过教育的矫正,很难让孩子经由教育而变得身心健康起来。(我决定这个假期给家长们推荐这本书来阅读。)
爱首先不是同某个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所以,弗洛姆认为,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这里的博爱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在母爱和自爱方面,很多母亲对子女的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自恋的表现。而再也没有比一个能自爱的母亲在体验爱情、欢乐和幸福方面对孩子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了。
对于书的第三章“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没有太多兴趣,亦没有太多感受。
说说最后一章“爱的实践”。书的前三章是弗洛姆对爱的艺术的理论方面的问题的分析,那么爱的艺术该如何实践呢?
弗洛姆认为,首先要求有纪律。如果没有纪律,将一事无成。最典型的就是假期综合征。每个假期,一旦以没有计划开始假期,生活就会七零八散、混乱和没有集中。貌似休息了一个假期,一开学就又觉得惶恐不安,无力感徒增。上个寒假,我简单计划了一下自己的假期,每天有阅读,有书写,有和家人的相处,有假期的旅游,也有听课,有发呆……,开学便觉得精力满满,如同加过油的马达。第二是要集中。集中是掌握艺术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一点无需证明。但在我们这个社会,集中很难。我们的文化已经导致一种非集中、分散、史无前例的生活方式。很多家长给我反映,他们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必须听音乐。我想起小时候有落日余晖的黄昏,我一个人背着书包坐在家门口等爸妈回来,就这样安安静静的看着夕阳,一看就是很久。现在的孩子,早就没有的发呆的心绪,而他们之中思维能集中的寥寥无几。第三个因素是耐心。想尽快取得结果的人永远也学不会一门艺术。对于现代人来说耐心同纪律和集中一样是很难做到的。外出的时候乘飞机,喝咖啡有速溶,吃饭有美团……小孩子也不愿意在一些经典书籍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前阵子做《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觉得精读环节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对这本书的认知只停留在电视剧里。学会一门艺术还有另一个条件那就是对掌握这门艺术有极大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兴趣,这是个问题。最后,我们还要学会和这门艺术相关的一些东西。(关于如何培养纪律、学会集中、加强耐心,下节再梳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