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书优游国学分享交流台“诗书优游”诗词赏析
百合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百合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作者: 诗书优游的百合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00:55 被阅读156次

“诗书优游”国学分享交流台简介

      “诗书优游”国学分享交流平台是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发起和运行的以国学内容分享交流为主题的公益微信群。在这个平台上,目前有几个大一点国学有基础的孩子,每个人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周或者每两周录制一个分享的音频文件,在固定时间发布,他们的身份就是这个群的主播。希望孩子对国学产生兴趣的家庭以亲子的形式加入作为听众并每周反馈一次。听众在坚持反馈一段时间后可以申请成为候选主播,候选主播实习通过可以成为主播。这一互动交流的简单规则,使得主播和听众之间能产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效果。希望通过这个分享群给有基础的孩子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让他们以讲促学。对于希望孩子对国学产生兴趣的家庭来说,也可以找到一个让孩子跟同龄人交流的空间。当然,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分享交流让国学中的精华浸润更多的家庭。主播们分别负责不同的主题频道。目前平台已经有蒙学、古典诗词、历史、古典小说四个频道。平台自2018年3月25日开始运营,目前有近三十个家庭参与其中。作为一个开放的公益平台,每半年有一次开放加入的机会。但正式加入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通过结业测试。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诗书优游”诗词频道的主播百合,一直在国际学校上学,目前是六年级。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一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和行动回馈和影响自己的学校、社区或社会,而且我非常喜欢古诗词,希望能把古诗词的美传达给更多的人,所以我加入了“诗书优游”这个公益的服务平台来做诗词频道的主播。我希望通过给大家分享古诗词锻炼自己,同时也帮助大家和古诗词成为朋友。在古诗词频道中,我将结合四季变化、节日时令、儿童趣味来选择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的诗词,并且每一首诗我都会分享朗读、标平仄、诵、吟等各种可以和诗词玩的游戏,这些游戏的具体介绍和玩法有专门的文档和音频供大家学习参考。我希望听众们在听了我的分享之后能把诗词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诗词的美。为了让听众们在体会诗词语言、内容、意境的美之外也能够直观地体会各种诗词体裁的不同特点,我会按照七绝、五绝、五律、七律、古诗、词的小令这样的体裁顺序进行分享,每种体裁分享一定数量的诗词后再转入下一种体裁诗词的分享。我的古诗词频道会每隔周周二发布新的分享内容,欢迎大家收听,同时非常希望能听到或看到听众们的反馈。让我们一起和诗词同行吧!期待大家都能和诗词交上朋友哦!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自我介绍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介绍


本期分享

大家好,我是百合。一年中最美的“烟花三月”“人间四月天”快要过去了,真有点依依不舍呢!所以这次跟大家分享李白的名作:平起式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往期分享内容回顾

杜牧《清明》赏析

朱熹《春日》赏析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黑点表示的,这个小黑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平起式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文本

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文本。有什么想交流、沟通、评论或提问的,都欢迎@我哦!

黄鹤楼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时间过得真快,“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仿佛过去没几天,就已经变成了“烟柳满皇都”的春日盛景。而万紫千红的美妙春色正让人流连忘返,一场春雨、一阵风来,就只能怅惘“明日落红应满径”了。转眼间,已经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晚春,许多花儿都凋谢了,飘落的花瓣好像給小路上铺上一层薄薄的花毯。走在路上,只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阳春三月的繁花总让人依依不舍,看到满径的落红让人又增添了一点愁绪。就像如果你有一个好朋友要和你分别,你也会一样感到不舍。尤其是如果在这样繁花盛开的三月里,你和朋友分别,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当然,如果朋友去的是他向往的地方,可以让他有光明前程,或者去的是特别繁华的地方,他在那里能够尽情享受青春年华,你可能会在不舍中也对他给予一份希望,为他感到高兴。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阳春三月送别友人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首先来看黄鹤楼。一提到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诗人崔颢的名作《黄鹤楼》吧。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紧挨着长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但是黄鹤楼可不是刚建起来就出名的,它是因为一种个传说故事和许多著名的诗篇而出名的。黄鹤楼为什么会叫黄鹤楼呢?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口口相传,因此得名。但大家所喜爱的却是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仙人黄鹤”的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仙人黄鹤的传说,最早是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这个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吧。但实际上,古代有好多大科学家、数学家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比如张衡、祖冲之都是。祖冲之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通俗的传说也都是据此而来的。据传说,从前有位姓辛的女子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就是“黄鹤楼”。被称为唐代七律压卷之作的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用的就是道士临行前在壁上画鹤、跨上黄鹤直上云天的典故。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又与道士取笛吹奏、乘鹤飞升相呼应。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其中“龟蛇”指的就是龟山和蛇山,因为黄鹤楼就建在蛇山的顶峰上。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和写黄鹤楼的有这么多著名诗篇,使得黄鹤楼成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如果没有这些诗篇,它可能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楼阁。不仅黄鹤楼是这样,大家知道中国的四大名楼吗?中国的四大名楼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和鹳雀楼。大家想想,说到这些楼阁,你们是不是脑子里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一些著名的诗文呀?一说到岳阳楼,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除了这篇家喻户晓的《岳阳楼记》,唐代的大诗人诗圣杜甫的《登岳阳楼》同样脍炙人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再说滕王阁,说到秋天的景色,很多人就收不知不觉地想到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舞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美丽的景色就是王勃登上滕王阁所看到的。如果没有王勃才华横溢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恐怕也就没有人人向往登临的滕王阁。每当我们想要表达“站得高,看得远”这个道理的时候,就会想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这个深刻的道理就是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看到太阳依傍山峦渐渐落下,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时吟出的诗句。可见这些名楼都是活在诗文中的,没有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文,它们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名声,文学的魅力是多么强大啊!

       了解完黄鹤楼,我们再来说说孟浩然。不过说孟浩然之前我想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李白。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但是你知道李白有名到什么程度吗?要想了解李白的知名度,仅仅从李白当时就有的“豪华粉丝团”就能看出来。我想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位李白的粉丝就是妇孺皆知的铁粉汪伦。汪伦这个人,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卸任的县令,之所以青史留名完全是因为李白那首大多数人都会背的诗“李白乘舟将欲行……”据说汪伦非常仰慕李白,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邀请李白到自己的家乡游玩。因为了解李白爱赏美景、爱喝美酒,他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上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一听,便很开心地到汪伦家里去了。但到了之后却没有看见信中所说的盛景。但汪伦热情款待,并且还告诉了李白实情“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虽然没看到信中说的美景,酒店也只有一家,但李白被汪伦的真情与款待所打动,因此留下了这首千口传诵的名篇《赠汪伦》。汪伦可以说是李白的铁粉了,但有一位比汪伦更加狂热,他名叫魏万。当魏万第一次读到李白的作品时,便被李白的才华所折服。于是,天宝三年,魏万压抑不住自己的崇拜之情,从王屋山出发,开始自己的追星之旅。为了一睹偶像风采,魏万千里追寻,打听到李白在哪里,他就追到哪里。从王屋山出发,一路追到浙江天台山,可惜每次都是他刚到,就被告知李白已经走了。魏万跋涉三千里,历经半年,才终于在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与李白相遇了,并激动地奉上他四十八韵的长诗《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在交通不发达的唐代,如此千里追随,其疯狂程度比之于今日追星族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他是多么的崇拜李白。无怪乎李白大为感动,与这个年轻人结为忘年交。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送给魏万,并预言魏万将来“著大名于天下”。可惜的是预言没有灵验,魏万只是凭借追星的疯狂举动,在史书上留下可怜的寥寥几笔而已。如果说这两位汪伦和魏万都只是普通人,他们对李白疯狂崇拜那也是很正常的。但不只是普通人对李白十分的崇拜,许多著名的大诗人也都是李白的粉丝。比如贺知章,他也是一位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曾经写下《咏柳》、《回乡偶书》等家喻户晓的诗篇。贺知章还是李白的前辈,但他一见到李白也被他的风采与才华倾倒,惊呼“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李白为谪仙人,就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而且当即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换酒请李白喝。这也是李白 “谪仙人”和“诗仙”名头的由来。还有一位比贺知章更有名的诗人也是李白的粉丝,他就是唐诗天空中的双子星中的一颗,与李白并称为“李杜”的诗圣杜甫。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见面是在天宝三载(744年)夏天的东都洛阳,当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李白结束了官场上的生活,路过洛阳,准备去梁宋(开封)一带游览,与已经在洛阳客居两年的杜甫见面了,并且一见如故,很快便相约同游梁宋。杜甫对李白那可真为是“百般崇拜”“一往情深”,杜甫曾他先后给李白写过十余首诗,比如《赠李白》「二年客东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送孔巢父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他无论春夏秋冬都在想念李白,所以有《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时时刻刻都想见到李白,所以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昔游》、《遣怀》,连梦里杜甫都在思念李白,所以有《梦李白二首》……。虽然相比较来说,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没有那么多,但同样情真意切:“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以及“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这两位诗坛巨擘[bò]的真挚友谊被一代代的读者神往和钦慕。不过,诗人之间互相倾慕,志同道合,固然是好文坛佳话,但是人无论是杜甫还是贺知章,都并不能帮助李白实现他最大的愿望。李白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也就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我能像东山再起的谢安一样谈笑间就平定天下,但立下大功后,我对功名利禄视之如粪土,掸一掸衣服上的尘土就走了,到山里去隐居,好像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那能帮助李白实现他的愿望的人又有谁呢?当然只有皇帝了。而唐朝最著名的皇帝唐玄宗正是李白的粉丝之一。李白是唯一一个没有通过进士考试而因为名闻天下的才华走终南捷径得到皇帝赏识的诗人。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唐玄宗召李白来长安并封他为翰林学士,这个官职就是专门为皇帝写诗的,这也是为什么李白被称作“李翰林”。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李白做“翰林待诏”一年多之后就被放还了,但临走唐玄宗还赐给他很多钱财。李白的粉丝遍天下那他又是谁的粉丝呢?李白的偶像就是孟浩然。孟浩然生在盛唐时期,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著名的《春晓》、《过故人庄》等都出自他之手,相信大家也都会背。那大名鼎鼎的李白为什么会崇拜孟浩然呢?孟浩然又有什么让李白仰慕的地方呢?除了因为孟浩然这个前辈诗人诗写得好,对李白有很大的影响之外,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首诗就告诉了我们答案:“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tìtâng]、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bîng]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他高山似的品格怎么才能仰望得到?只在此长揖向他芬芳的道德光华致敬!”李白崇拜孟浩然的原因是因为他有着耿介、不随流俗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这也正是李白理想的一部分。

         聊完了孟浩然和李白,我们再一起来聊聊广陵。广陵就是扬州,扬州虽处长江之北,但“江之阳”的地理位置更易采收日月天地之精华。“永嘉南渡”使得达官显贵、文化名流和能工巧匠大批迁至长江两岸,扬州这座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并三下江都,奠定了扬州的陪都地位。到了唐朝,扬州更是成为了人人向往的极其繁华富庶的城市。有个有名的小故事说有四个人在一起说自己最大的梦想,一个人说希望能挡扬州刺史,第二位说想有很多钱,第三位说想骑鹤飞升当神仙。最后一位说希望‘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就是典故“扬州鹤”的由来,指的是理想中十全十美的事物,或者不可实现的空想。也用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者形容贪婪、妄想。所以,苏东坡才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大叹:世间哪有扬州鹤?。诗词大会著名的才女陈更在今年第三季的比赛中就是折到了这个典故上。因为扬州是这么繁华美好,所以诗人写扬州的诗特别多,有学者统计,在《全唐诗》中写扬州有关的多达500多首,一百六十多位唐代诗人留下了诗篇。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有关于扬州的诗句。比如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以及特别让人神往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李白是也写扬州诗的代表。这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大诗人最早游览的大城市就是扬州。他写过不少歌咏扬州的诗篇,最著名的当然就是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说完题目和作者,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首先看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指的就是老朋友,这位老朋友就是孟浩然。孟浩然去哪里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就是到什么地方去的意思,孟浩然要去扬州。扬州在黄鹤楼的东边。“西辞”这两个字是站在孟浩然的角度上写的,因为孟浩然再往东走,所以就面对着西边的黄鹤楼,与在黄鹤楼上送别自己的李白告别。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我的老朋友乘舟东下扬州,对着西边的黄鹤楼向我挥手辞别。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烟花可不是只我们春节放的那个烟花,这里是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象。这里的三月指的是古代农历的三月,与包括其他的古诗中所写的三月都是指我们现在公历的四月。因为是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下扬州”。这句就是说……

      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是说偌大的长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叶扁舟这一叶小舟已经越来越远,即将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第四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就是只见。“天际”就是天边。而这时李白还在看,因为他实在是太不舍得了,但却只能看到滚滚长江的流水向天与水的交界之处缓缓流去。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与孟浩然是很好的朋友,情谊非常深厚。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就托人带了一封信给孟浩然,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见面,送他远去。几天后,孟浩然乘船去往扬州,李白送他到江边。这首诗就是在这次送别写的。  

       这次送别正是在开元盛世,这时国家太平而繁华。送别时的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虽然送别这件事一般都令人触目伤怀。但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他向往扬州,为孟浩然感到高兴。所以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彩,它表现的是一种虽然不舍但充满诗意与祝福的离别。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与“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的孟浩然的离别,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这次离别更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盛唐开元盛世、繁华的季节,阳春三月、繁华的地区,扬州相联系。所以诗人的有着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感。这首诗将情于景融合在一起,又运用高超的描写手法,将那种不舍中的祝福与希望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句诗的首句运用了一种很高超的描写手法,本是李白送别孟浩然,但第一句却以孟浩然的角度来写,说老朋友向西边的黄鹤楼辞别送行的我,在视角转换中使读者的感受更加曲折丰富,从而收到单纯正面描写所无法收到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最忌直白,而李白的特点就是语言清新自然,但这句诗不但点出题目而且在这种视角的转换中收到了委婉、含蓄表达效果。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气氛。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交代了时间。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杨柳堆烟、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看似平淡,其实背后却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深情。因为是一片碧空,虽然孟浩然的一叶孤舟已经走得很远了,但李白仍然能够看清他的船,一直目送他。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消失在天与水的交界之处,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长江的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处流去。虽然朋友去的是繁华的扬州之地,但此时也许李白还是感觉到了天地之大,人在此十分渺小,朋友要远去也非自己所能控制,这仿佛又给他增添了一段愁绪。

      和李白与孟浩然这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送别不同,大多数送别都是充满伤感,甚至凄凉。那种充满伤感的送别就是惜别,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那种充满凄凉之感的可以叫凄别,比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珍惜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朋友要走的时候会把他一程又一程的送到郊外的长亭,专门和他一起饮酒、吃饭,这就叫饯别。此外还会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等。但是也有的人性格比较豪迈、洒脱、认为前途比较光明,他们在送别时并不伤感,而更多是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因为他们对友人充满信心。这种送别诗被称为壮别,就是很豪放、雄壮的送别。例如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临别之际让人很伤感,但这些诗篇中都有勉励自己,勉励友人的话,从而显得很豪迈。分别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但也是生活中的必经之事,我们应该学会去面对。

      不只是我分享的这些送别诗,有名的送别诗还有很多。你都能想起来那些送别诗呢?它们又属于那种送别诗的类型呢?我很期待大家能与我分享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不要忘记和这首诗玩诗词游戏哦!

孤帆远影碧空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合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gs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