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小高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因为上个学期末小高曾经在我的一份问卷里有过父母几乎没有给过他鼓励的表达,于是我给他爸爸打过一个电话,告诉他孩子心里的委屈,提醒他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与肯定,但是他告诉我小高的成长基本上是妈妈在负责,最好我能找他妈妈聊聊。
这个学期开学以后,我发现小高比以前开朗些了,也向他打听过爸爸妈妈对他的态度是不是有些变化,他表示爸爸对他好一些了,想到他爸爸说的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妈妈负责,我决定还是要给他妈妈打个电话,在征得小高同意以后,我昨天上午给他妈妈打了一个电话。
我首先介绍了自己,然后又简单陈述了我给她打电话的原因,接着告诉她小高同学在问卷里谈到在家里很少得到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表扬,她表示确实如此。于是,我向她介绍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她,孩子其实很优秀,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是他对自我的认知显然很不准确,总觉得自己很多方面做得不好。谁知道她却说,我们可能对他要求严格了一点,但是他确实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
听她还是这么说,我有些忍不住了,对她说:“小高妈妈,孩子嘛,难免会有贪玩、马虎、不够自觉这些问题,但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引导,但是不能总是批评、打击他。”
她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说:“可是他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我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她还是陷在自己的观念里:“可是他有时确实做得不好,还总是感觉自己很不错啊!”我又反问了一句:“那又怎么样呢?”这下子她没有继续说,大概是被我的问题问住了。
我没等她说什么,接着说:“孩子自我感觉良好,说明他很自信,可是我们总觉得孩子太自信容易骄傲,所以我们总是提醒、批评、讽刺、打击他,可是,批评打击有用吗?如果没用,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这种方式对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他们只能通过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父母经常批评打击,很容易损害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他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真正客观地了解自己,会影响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况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凭借自己的长处在世界上立足的,为什么要要求孩子什么都会,处处都优秀呢?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了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他又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呢?”
也许是我的话引发了她的思考,又或许她被我一番道理整懵了,她没有急着说话,大概沉默了二三十秒,她对我说:“谢谢老师!我试一试!”听她这么说,我放下了电话。希望她能够好好想想我的话,真正地做出一些改变,重新开始认识自己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