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061984/6775a166f5b8b307.jpg)
今天太忙了,现在好困,所以跟大家共同欣赏一首诗。愿还在努力工作、学习的你们,健康快乐的享受生活!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个人的一生重要的几步尔尔,人生没有回头路,更无法回放。走的每一步,不到最后盖棺定论,当下的自己很难知道孰错孰对,这就是人生的残酷。一个空有抱负却无政治敏感度心无城府的文人,可能在他的世界观里,一次选择,一场婚姻和自己的才华无关,和自己的抱负无关。这在美学的注解里,解释为性格的悲剧。
晚唐时期正逢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这两大弊政横行,终令大唐沦于没落,与盛唐时节无法相提并论。李商隐便生于晚唐时节。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性格格外敏感纤弱,诗句总以似有若无的情绪淡淡地散发着哀愁。
他的命运便由此而注定了。
生不逢时,是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避之结。因为牛党之争,因为他对政治斗争的迟钝,他终于在这场争斗里落于下锋,终生不得其志。
唐宪宗时,长安举行人才选拔考试,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写了文章批评李吉甫,得到了考官的欣赏,推荐给了宪宗。李吉甫不但没有重用这二人,反倒降了考官的职。这事招致朝野的哗然,终引得宪宗重新权衡。宪宗将李吉甫贬谪,牛僧孺进入朝廷供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儿子同样供职于朝廷。这一场由进士考试引发的争斗终于引来了牛党之争,持续多年。
李商隐说自己是唐朝的皇族同宗,他数次在自己的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虽经考证,所说不假,但这却不曾为他谋得任何现实利益,因为并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给以佐证。
因为父亲过早离世,作为长子的李商隐承担起了与母亲共同抚育几个弟妹的生活重担。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商隐,比旁人更敏感、清高。
自小便令人不敢小视的才气令他即使身尚在故乡,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他的一位极有才情的叔父,在这位叔父的教导下,李商隐有了长足进展。终令他“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写出了令当时士大夫所赞赏的文章。
并在这里遇到了他命运中的第二个贵人——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令狐楚也是一位极有修为的骈体文专家,他对李商隐的提携不只是在文学造诣上,更资助了他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李商隐得以与令狐楚阶层的群体有了相交的机会。
这曾经是李商隐所在之处不可企及的一个阶层,令狐楚的青眼有加不仅令他有了进一步结识官宦的机会,更多了与这个圈子的接触,在当时关系网才能成就个人才能的社会中,无疑,令李商隐对未来平添了勇气,看上去,未来的美好似乎指日可待。
因此,李商隐对令狐楚满怀感恩之情,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诗中表达的只是他的期待而已。
李商隐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郁郁寡欢中度过。
一个有着一身傲骨,傲气的李商隐,一句“青鸟殷勤为探看”,折射了多少人生的凄凉,最后的最后,放下了一生的追求,放下了男儿的尊严,换来的也不过小小县尉一职。此寂寥一生,杜康又何用?!
李商隐这个自小就酝酿着想在仕途一展风华的才子,终于在残酷的现实中败下阵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的希望与失望,终究幻化为没处可发的愁绪与痛彻心扉的人生体悟。
随着年纪的增长,妻子离世,再也没有人替他整衣衫,共剪烛花;有的,只是凄凄惶惶乘舟西行,遇到的只有那巴山那断魂的夜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