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31左宗棠传

031左宗棠传

作者: zcl稍等 | 来源:发表于2020-03-10 06:32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了一本美国人1937年出版的有关清代中兴大臣左宗棠的传记。书中写作以时代背景为先,按照左宗棠一生的时间顺序写作。我很好奇外国人如何写中国历史人物,他们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翻看完全书之后,觉得此书可读性很强,每件事都有对应的时间背景,更方便人去阅读,不像中国人写的传记,以故事为主,为增加趣味性掺杂各种逸闻趣事,是一本很好传记书。我想从左宗棠的标签;左宗棠一生的轨迹;以及对左宗棠的评价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读书心得。

    左宗棠的标签

    在未读此书之前,因为听了太多有关曾国藩的传说,左宗棠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脾气火爆,爱骂人的老头。特别是他评定新疆回来后,与人聊天不超过五分钟就能绕到骂曾国藩上。大量的有关研究如何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书籍,缺乏有关平定回民运动的书,以至于左宗棠一直在曾国藩的阴影之下。

    正如传记中所讲,曾国藩对于中国人更有吸引力,因为曾国藩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学者。其次,他的忠心和诚实在他自己的时代无与伦比;他能吃苦,最重要的是具有精神耐力;他的才干更是不容置疑。他为人和蔼,对人体贴,极为忠诚。而左宗棠的脾气在中国名人当中是罕见的,属于会伤害中国人感情的那一类。他的唐突冲撞令中国的文化人感到不安,他对争辩的喜好使他交友颇难。他不分时间、场合或对象,管不住嘴巴,畅所欲言,与当时的风气格格不入。他总是不堪沉默,这个特性到晚年几乎成了饶舌。他在交谈中争抢话头到了如此地步,京城的官员在他说话时都会躲开。他的话锋很自然地总是转向西北,而北京的官场对西北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人们崇拜他的成就,尊重他的才干,但对他本人并不热情。

    而从传记中看,左宗棠是一个勤奋,工作能力惊人,有远见而且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手。在为人处世上,他与二次出山后的曾国藩,完全不同。曾国藩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而左宗棠则是得理不饶人,发现他人的缺点打击到底。从他与他的亲家郭嵩焘的关系可见一斑。

    左宗棠的一生

    左宗棠可谓是天才的少年、郁郁不得志的青壮年,飞扬跋扈的中年师爷,战功赫赫的中老年将军。

    与曾国藩相比,少年时代,左宗棠是一个传奇少年,十四五岁就考中秀才,二十岁中举。可他的转折点就在于未能考中进士,在三考落地之后,他就不在参加全国性的考试。左宗棠虽然没有考取进士,但他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在考取秀才后,为父母守孝期间,他开始倾心于地理研究。他读了两部书,一部是着眼于辅导学生研究中国历史的概论,另一部是顾炎武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他开始痴迷于此道,阅读所能找到的所有描述祖国自然特征的著作。他在这项研究中投入太多的时间,朋友们劝他不要浪费时间,因为较高学位的考试只需要基本的中国地理知识。一位姓贺的邻居,曾经做过官,拥有大量图书。他对左宗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他前程无量。他让左宗棠任意取阅自己的藏书,鼓励这位学生研究中国地理学和地形学。

    在教书期间,左宗棠机缘巧合认知了两江总督陶樹,并在三试未中之后,成为陶樹的家庭教师,获得丰厚酬劳的同时,也阅读了陶樹家里的大量藏书。并结识了陶樹的女婿湖南巡抚胡林翼——一个与曾国藩齐名的晚清重臣。与此同时,他与郭嵩焘共同建造了他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虽忧国忧民,但报国无望。因太平天国运动,逼迫他走进幕府,成为一个幕后玩家。

    先是跟随张亮基,而后跟随骆秉章。左宗棠说过,起初骆秉章对他看得很紧,但不到1年的时间,骆巡抚遇事总要征询他的意见,通常无不采纳。梁启超说,骆秉章是一个才干平平的官员,能量不大,沉迷于酒色,不大愿意承担本职重任,实际上左宗棠是真正的湖南巡抚。可是因巡抚与总督的权力之争(总督官文以“劣幕”弹劾左宗棠),经过一系列的事件与幕后推手的运作,最后抵达御前一句警句: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把左宗棠推向前台。

    从1860年6月26日接到带兵的上谕,到9月22日率部众5000人出湘开往南昌,就此开始了左宗棠一生的戎马生涯。他的作战理念很简单:恢复民生,限制敌人的活动范围。由此平定了江西,肃清了浙江。在福建由大海向内陆逐渐将太平军消灭在福建、广东。于1866年2月7日,嘉应攻击战杀死1.6万太平军,6万人投降,斩杀734名军官后,太平天国运动就此消亡,用了六年的时间。左宗棠则由一个幕僚师爷变成封疆大吏——闽浙总督。

    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左宗棠成了大清帝国不可或缺的大人物,不光因为他能打仗,而且他能够安民主政兼具战略眼光。他进入浙江、福建,一边裁撤官吏,重新组建政府机构,一边上书开展洋务运动,在福建就建立船政学堂。陕甘地区回民运动,捻军多方势力蹂躏大西北,朝廷派他出任陕甘总督。他没有匆忙上任,而是在汉口集结装备,选汰官兵。未进陕西就已经定下平西的策略:先清腹地由东向西逐步推进。和镇压太平天国一样,他很注重军队纪律,民生保障。在奏对太后的时候,他预计五年能平定西陲,最终他确实五年内平定了回民运动。而后就是他一生的荣耀所在定鼎新疆。

    其实看传记,左宗棠面对新疆问题,很像《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中所讲的先胜而后战,一站而定。他面对的阻力来自政府的高层,同僚的嫉妒,在三年的准备之后,他迅速收回了新疆,并通过外交手段从沙皇帝国要回了伊犁。仅看左宗棠准备的粮草——到1876年春季,左宗棠积累的粮食储备如下:哈密,1000万斤;巴里坤,500万斤;古城,800万斤;加起来超过了1.5万吨。此外他还召集了充足的运力,把给养源源不断地运到这些基地,在那时他还另有1万吨粮食在运输途中。在肃州的主要基地,他可能拥有3万吨,在安西也有大量储备。他在所有的仓库中储存了给养,足以维持1年半的征战。就不用说武器以及情报等其他方面了,他的战果也很厉害。从刘锦棠离开吐鲁番地区时算起,到他的先遣部队进入喀什为止,总共用了大约95天。考虑到一路的地形状况,考虑到供给的难度,以及沿途的几次激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一支1.6万人的部队送到这么远的地方,对于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的任何军队来说,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奇迹。左宗棠花了很长的时间来筹备,但已经得到补偿,他的部队一旦出动,就能迅速推进。不论从规划、筹备、执行还是其他任何方面而言,1876年和1877年的新疆作战行动都是引人注目的。左宗棠打破了中国人的一个古老信条:千里(约330英里)运粮,饥军自溃。

    而后左宗棠走进帝国的行政中枢,可是未能融合进京城那个大染缸,又被外放到两江,闽浙做总督。那时已经是暮年了,可是一直保持着勤奋的工作态度。

    对左宗棠的评价

    从立德、立言、立功三个视角看左宗棠,算不上一个圣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伟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如同时代的曾国藩,外国人皮亚塞茨基还记录了一段对话: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原谅自己的敌人。我说:“举个例子,原谅一个打过你的人,难道不是更好吗?”“不,”左宗棠说,“回击更好。”所以他与同时代的大部分同僚关系都不好。

    他对提携手下来说不如曾国藩,他的手下官位没有人能超过他,甚至与他平起平坐。正如他给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自愧不如”。

    现在研究曾国藩的学者多如牛毛,曾国藩留下了大量的家书,虽左宗棠也留下了大量文献供后人研究,可是未能形成学派。

    在立功方面,我个人觉得左宗棠的功绩超越了曾国藩,他的国际战略眼光要高于曾国藩。外国人写道:左宗棠让我们明白,他认为他的祖国若非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至少跟它们是平等的,这增强了我对他的好感。为了把中国和其他国家做一个比较,他又说,如果欧洲人以他们的新发现而感到自豪,那么中国人则在先人及其著作中发现了新东西,那些秘密远未被人知晓,或者没有完全被人发现。

    我的感悟

    第一、勤奋。看传记中左宗棠年近七十,眼睛都看不见了,还是每天都处理事务,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但不应该盲目勤奋,用虚假的勤奋行动来骗自己,来缓解自己精神上的焦虑或其他。人家勤奋是有目标、有方法,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做事。外国人眼中左宗棠虽然日理万机可不像无头苍蝇那样乱忙,而是从容应对各项事务。

    第二、学习。可能左宗棠属于全才类型的人,在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喜欢地理、历史、社会、农学等乱七八糟的杂学。等到他带兵打仗的时候,这些东西都用得上了。所以与现在提出的终身学习很像,你要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学习一些东西,功不唐捐。

    第三、做事要准备得当,大事大准备,小事小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最近也一直研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面那里是讲战争的,其实全是人们的生存哲学。看左宗棠在准备平定新疆之前,在兰州设立制造局,开学校,储备军备物质,一切准备就绪后,一战而定乾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31左宗棠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li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