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木:
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加上周六日,雯雯有三天的假,我想去山东找洁玩去。
说起清明节就想起了端午节,想起端午节被韩国注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于是又想起了最近看的那本书,《乌合之众》。
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剖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是研究群体行为的研究者和普通大众的必读书。
呵呵,我是不是有点卖弄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要说的是里面作者关于历史和真实的观点。作者认为,记录历史真相的证据已经消失或很零散,史学家对很多可以利用的文献在选择时会有倾向性,所以写出真实的历史是一种荒谬的要求。换个说法就是,历史从来都不是真实的。
那什么是真实呢?作者认为真实对人们来说并不重要,譬如英雄,英雄的生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英雄在大众神话中呈现出来的形象。如果流传下来的这个人,他有一种无畏的品质,而这种无畏正好被我们现在所需要,那么他就是英雄。他的无畏会被不断地放大,他的缺点会被埋藏直到没有。
所以,在决定人们的历史地位时,有着巨大作用的,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而是后来者对他们的认识和感受。
那再回到最开始说的端午节,如果韩国抢先注册了端午节,成为他们的官方节日,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过了几百年后,是不是中国就不可以再过这个节日了呢?或者我们的后人,是不是就忘记了这是属于我们的节日呢?
如果是那样,那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历史?历史一旦被选择,真实也不将存在。
我带着这个问题,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网上查了一下,哈哈,看来是我想多了。韩国注册的是“江陵端午祭”,中国注册的是“中国端午节”,也就是说端午节还是我们的。
是的,端午节还是我们的,差点相信了谣言,并做了谣言的传播者。可是,如果真是那样如谣言所述,那过了几百年后的历史是不是真的象勒庞所说,从来就不是真实的?
最近还看过一篇文章,是关于《红楼梦》作者的文章。
文章所述,《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吴梅村,即明末清初大诗人吴伟业。一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横空出世,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红楼梦》的传统认识。原来《红楼梦》写的是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一段血泪历史。
文章还分析了《红楼梦》人物的原型,贾母是老祖宗,影射朱元璋;宝玉是传国玉玺,喜欢红色喜欢吃胭脂,也就是离不开那红色的印泥;黛玉就是崇祯帝的象征,爱哭,小性儿,多疑,率真。“玉带林中挂”就是崇祯自缢煤山古槐,且时间和黛玉一样,都是阴历三月十九。
看完那篇文章,真是吓了一跳,想着这次别轻信了,书查一查再说话吧。上网一搜,竟然又搜出好几个作者——顾景星、何义门、瞿麻子、洪晟……
真是越来越迷糊,最开始确定《红楼梦》的是谁呢?如果他面对很多可以利用的文献在选择时带有倾向性,那么他的结论是不是正确的呢?我这种历史小白,只能说,鸡蛋好吃就行了,不管是哪只鸡下的。
可是,如果事事都这样,那哪来的真实,历史还有用吗?
合子
2018.3.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