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营启动前,我不了解自己将遇见什么,模糊的想象里是天天写,然后被点评也可能只是个赞,会有收获,但收获是什么,有多少我不了解。
在营里泡了8天,我写了两天命题作文,自选主题一篇,自学排版、采访读者、根据采访结果修改、复盘、改标题。出乎意料的学习内容,我做好了每天往死里憋不同类型文章的准备,没想到却是一篇文章改5天,每天的作业都有铺垫,我猜到开头,永远猜不到结尾,就是在这样扑朔迷离的设置中,我发现一直以为会写作的我其实是自说自话、粗制滥造多年,没有章法、逻辑不清、主题不明,连标题都不知所云。这样痛的领悟下,我一定很颓废吧?然而并不是,每天的作业我边做边嗨,总有新的收获。从不熬夜的我居然有两个晚上到12点依然兴奋,为了文章构思过程中的新设计,为了获得知识并实践后带来的收获感。如果精时力是一碗鲜美的汤,那么写作营就是汤里那块大排骨,因为花的力气多,滋味也更带劲。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为了准确表达我又确认了写作营的名称,“写作孵化营”。“孵化营”是什么意思?我知道孵化器的概念来自硅谷,现在是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的重要项目——将好的科技成果变成可用产品,那么崔律取孵化营这个名字是不是也有这层意思呢?引导我们将脑子里好的思想变成更多人都喜欢阅读并从中受益的文章。我越咀嚼孵化营的各种策划,就越感慨崔律在引导我们写作上思考得深。
今天的任务是听完一周复盘课程后的收获、思考与亮点,并反思自己的不足,我先把0.8版本写出来。
感受:
强烈的共鸣。崔律上墙丹燕日志里说打退堂鼓的思想,小满妈关于舍不得改自己的文章,同桌Robin说发现自己文章里的逻辑与好文章就是改改改,每一个例子都能找到自己同样的想法。
收获与思考:
崔律上墙陆莉娜说的“见文如见人”这一点让我收获最大。
一是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一周的写作让我发现自以为自己不错,但在读者眼里却浑身上下都是漏洞:多主题、逻辑混乱,文体不明,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虽然知道这一点很受打击,却是崭新的角度——读者视角。我回想有人对我说过:不知道你说什么,当时的我的确是头脑里没有整理清楚自己真正想表达什么就跟着情绪开了口,听到别人这么说我立刻就将矛头转向对方,完全不记得自己的反思与调整了。今天崔律说的见文如见人,我发现那个傲慢、随意的人是自己的时候,背上阵阵发凉,但也满心欢喜,我知道了,改变之路就开始了。怎么改变呢,就是给自己的表达用反复打磨装上更多的理性,想到我会有所变化,内心一阵激动。
二是看到了自己会犯错。崔律今天的课程里说D6关于采访与修改要用随笔的形式,我发现自己的文章里居然没有了这两个字,当时是什么原因?无从知晓。然而,听到没有做随笔这件事我第一反应是先查崔律当天发的任务描述,“随笔”两个字赫然在目,然后再查自己的作业,这说明我第一反应是确认别人没有错才来检查自己,而我一直以为自己非常认真,不可能犯错。我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勇于剖析自己先从自己找问题的人,而今天的反应让我知道我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毛病。
三是看到了自己在表达上的主观。崔律提到D3的任务是:能写2千字的这次写500字,平时写500字的这次写1500,崔律说没有一个小伙伴说自己属于哪一档,她只好作罢。嗯嗯,这说明能够完整、清晰告诉对方你的情况也不像表面看的那样简单。
崔律上墙木门提醒A2.的真正含义催我去实践。
A2的核心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哪怕不完美,行动也强过表决心,发现自己正在表决心这件事情就是行动的开始,与其说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不如说是敢于解剖自己的勇气与持久的毅力。想起精时力营的点评曾经回应我的一个问题:知道却不行动的原因是很多工具不会,崔律提到要抓紧行动,时间一长就不会动了。
今日听课的亮点:
我听了两遍,真的很有力量。
不足?
太多了,首先挨到现在头昏眼花的胡言乱语就说明我的时间管理没有做好,我还需要好几天的调整。第二是,听课完了没有及时整理思路,现在只能把映像最深的内容拼凑出来。
憋着写字是一种折磨,特别是大家都睡了,我还在敲敲敲的不知所云。可是在这些梳理里,我记录了自己的感悟。简书告诉我已经超过了1500字,也是一种喜悦。在上面总结自己的问题时,虽然很血淋淋,我却看到自己要做的改变。知耻而后勇,知错而上进,我相信现在的付出值得,也相信崔律开营将带给我超出预期的改变。至少今晚,我完成了作业,在我多次想放弃之后,我敲完了这些字,还会去排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