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情深度思考
新冠疫情发生两个月,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新冠疫情发生两个月,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作者: 张九七ME | 来源:发表于2020-02-26 10:37 被阅读0次
    文/张九七

    2020,六十一轮回,花甲又逢庚子年。

    回头看看,上一个庚子年,苏联专家刚撤走不久,又逢三年自然灾害。

    再上一个庚子年,大清帝国风雨飘荡,写下了历史课本中我们熟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后来的庚子赔款。

    斗转星移,时钟拨到了2020年初。春天还有一段距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在神州大地上打响。

    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经发生两个月,国内各地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并在近段时间逐渐好转。

    作为疫情下的普通群体的一员,面对不确定的事件的突袭,我们又能从中汲取到哪些东西呢?


    01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面对一个不确定事件,即使它发生的概率趋近于0,它也一定会发生。

    这是生活中的墨菲定律。

    疫情开始,从地方ZF口中的可防可控,不会大面积波及人群,到专家公布没有人传人的迹象,到八名医生被查,1月上旬的两次空窗期;再到检测新冠肺炎的核酸试剂出炉,分发各大医院,到钟南山院士确认人传人的消息,省内封城封路,月底NCP大爆发。各地依次启动一级响应。


    一周以后,蝴蝶扇动翅膀,新冠病毒跨越重洋,分东西方向,进入日本和东南亚和意大利。

    在西半球,这种直径不到1纳米的寄生病毒,使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进入一级紧急状态。


    而在海外,这次NCP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应属钻石公主号邮轮。截至21日,钻石公主号已确认634人感染,2人死亡。

    而这一事件的起因,要从1月20日的一位香港男子说起。

    该男子于当日在横滨上船,6天后于香港下岸。2月1日,该男子被香港卫生局确认为感染新冠肺炎。此时,钻石公主号邮轮才改变航程,返回横滨港,全船3000多人就地隔离。

    20天后,这艘邮轮成为了本次肺炎除中国地区外人数最多的疫情发生地。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不要抱存侥幸心理。不确定事件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只要有发生的几率,那它就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爆发。


    02

    面对生活中的黑天鹅,我们怎么破解?


    新冠病毒无疑是今年春节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新冠病毒影响巨大,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陷入停滞,也深刻的影响到了疫情下的每个个体。
    作为普通人,特别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我们怎样做才能保全自身,将物质损失降到最低呢?

    以下有三点建议:

    1、存钱。


    常言道:钱到用时方恨少。

    平时存钱,定期理财。避免过度消费,做到在没有外来收入的情况下,仍有足额的存款,维持开销。达到非正常状态下的收支平衡,切忌借债消费。

    2、风险管理。

    树立风险意识,做好Plan B。

    疫情之下,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出行,都受到了阻碍。如果需要在家办公,我们需提前准备好远程办公的相关设备和资料。如果是新年的旅行计划,则可以调整为在家看书,看电影,学英语;或者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入手会编程语言,乐器,专业技能等等。

    3、树立终身学习观。

    疫情虽然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但不代表我们的成长就停止了。相反,这是我们拥有大块时间去学习的机会。

    以往,我们总是抱怨工作太忙,碎片时间太多,学习效率低下,或者学习时间不够。而当大块的时间和空间来临时,又会有多少人真正选择主动去学习呢?

    而选择学习的那部分人,又有多少人坚持到了现在呢?

    03

    情绪无罪,理性共存。

    理性不等于客观,理性本身包含着感性,是事后(事件发生后)对事情的规律性总结和思考。

    这是我对理性的看法。

    说到关于理性的问题,就避不开它的对立面——情绪。

    社会对情绪的偏见由来已久,似乎「情绪」这个词天然就带有「不正当」的色彩,我们常常把它和「偏激」、「个人主义」、「非理性」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的话语体系中,人们常常把「情绪化」作为一种负面的标签,贴在女性、学生群体、底层民众身上。

    而理性似乎则成为了「冷静」、「正确」、「中立」的代名词,人们夸赞某个人理性客观往往指代其具有优良的品性。

    然而,情绪果真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吗?

    并非如此。

    从红十到李文亮医生到山东大白菜,再到无端出现在大理和丽江市场上的口罩,再到捐赠物资逐一到达疫情发生地。这一幕幕由群众推动的事件无不彰显出底层情绪的力量。

    群众不等于愚昧,情绪不等于无脑。

    求生和共情是人的本能。在灾难面前,人人自危,迅速扑灭灾难和作出反应的恰恰是出于群体的情绪力,而非一部分人事后诸葛亮式的理性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发生以来,在社交媒体上,情绪是推动事情解决的重要力量。微博上的「群情激愤」,微信公众号的发声,知乎上的讨论,头条上的第一资讯……这些平台都极大的推动了当下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不公正的社会关系中,受压迫的群体往往处于「失语」状态,他们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时候,只要引导得当,情绪天生具有感染力,就能够有力的发挥效用。

    人具有强大的共情能力,情绪能够唤起身边人的的同理心。人们之所以较真,是因为能设身处地体会到当事人的处境——当某一天我们沦落到这个位置时,才不至于无人可助。

    几年前,电影「熔炉」、「素媛」上映,引发了韩国社会的极大讨论,此事件直接促成了韩国司法章程的改革。

    在社会看不见的角落,理性失效,法律无存。这就是情绪的力量来消弭不公,一些「不被待见」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被置于镜头下,一些人才能被推到太阳底下,重见天日。

    新换的领导班子,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发放物资,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危,解决当下的工作和学习问题…

    群策出群力,正是群众自发的情绪力量,推动了当下一轮轮社会问题的迅速解决。

    理性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时候甚至意味着道德绑架。脱离群众的理性只能是形而上的空中楼阁,压抑情绪,忽视群体与个体的声音,只会让事态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人无法长时间处在这种不确定的生活状态下。而人们对不确定感的恐惧,本质上是对死亡的恐惧。

    这个时候,与其灌输鸡汤式的安慰,不如给予现实的药物和心理医师更有效用。而在此刻依旧宣扬理性与中立那批人,无疑展露的是高高在上的“精英主义”式的腔调。

    04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从蝙蝠到果子狸到穿山甲,从云南的山洞到千里之外的华南海鲜市场,来自自然的不明物体,已经两次向人类发出警告。

    要有时候,带给人毁灭性打击的,不一定是地震、火山,海啸之类的巨大灾害,更有可能是来自于微小生命上的非生命体。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大自然并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大自然。

    人类作为哺乳纲下人科类的唯一属种,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本是动物界的一员了。

    作为高等动物的我们,如今似乎耻于与动物为伍;但即便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我们的基因里还保留着祖先曾经的习性。

    比如:对野味和肉食的偏爱。

    17年前吃果子狸和17年后吃穿山甲的两家人不会想到,在他们的觥筹交错之后,会引发两次世界级的瘟疫海啸。


    写在最后:大家好,我是九七,最近在公众号上写作,ID「超然有声」,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冠疫情发生两个月,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ylc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