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小说写作课》时,里面有分析海明威《杀手》这篇短篇小说。
我没看过这篇小说,但仅看书里面的段落摘抄和精彩情节分析,还是感受到了许多文学上的精彩。
海明威在现实中是一位硬汉,写的文字也是硬朗无比。
有时候很奇怪,文字的不同就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气息,温柔,冰冷,刚硬,等等,都可以是不同的文风。
在这样的文字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故乡》里面,少年闰土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但在成年后,却不由自主的自愿的走向了被奴役的底层阶级。
少年时的灵性和新活,在重重劳作的压榨下,变得木讷和衰老。
如果这只是因为生活的重担也就罢了,只是个人的境况也就罢了,便便压迫他们的不只是生活本身,便便有许许多多的底层人物都是他这样的遭遇。
可能说,大的时代才能产生真正的大师,平庸的时代只能产生平庸的人才!
在那样都在求变求新的救国时代,所有人都在往时代应该和可能的前进方向努力和思考,如果不能和这个时代相应和的就都会被批判。
在所有的文学领域都在求变,求新,求表达出对时代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
商业的,当然是有商业的价值所在,而讲解时代的,同样的有着时代的诉求。
贾樟柯因为拍小人物的电影而被人熟识,张艺谋因为拍艺术片而被人熟识,冯小刚因为拍喜剧片而被大家知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有对这个世界和他所要表现的时代的偏见。
这种特征和偏见让每个人都有了辨识度。
做艺术创作,最怕的就是每辨识度。
艺术是个性的,是不同于所有人的,是有风格的,只有这样,才能真的能在众多的作品见脱颖而出的可能。
很难想象一篇中庸之道的作品,能跻身名家之列。
锤炼自己的风格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和每个人的特质一样,都应该是能让人一眼就抓住的东西。
在小说领域,有一种东西叫直觉,这是一项天赋,是一项近似于本能的东西。
听说是后天难于获得的技能。
我自己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本能,或许有一点吧,或许比较少吧,这种天才般的流露是让人羡慕的,但经过思考得来的感悟也是同样令人惊喜的。
直觉就是在逻辑之外能一击中的,能在事物的表面之上看到它的特质,从而能用最接近的日常事物来比喻出来。
这种描写的本领本质上是有很高的对事物特质领悟的能力。
直觉的领悟能力,我在萧红的《呼兰河传》里面有感受到,这是一种能对事物进行直接行的比喻的一个人,能用散文一般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小说内在的美。或者说,这不能算是一部小说,说是个散文集更贴切些。
但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却能在零散的言语之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场景的人文风貌。让人真的能在文字中感受到栩栩如生的场景和人文。
这是一项很厉害的本领,也是一项成为职业作家的重要的本领。
有的人很幸运,在天赋显现时就能抓住机会,在这个领域跻身名流,跟随上时代的步伐,产出优秀的作品而被人记住。
有些人就只能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为了获得少得可怜的一些资源而努力拼搏,风格、梦想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而存在,难于独立发展。
在现在的时代,好作品是稀缺的,当也可能是不被接受的。
市场上有那么多叫好不叫座的作品,在当时都是收获寥寥,在几年之后被挖掘被解读,从而成为一代经典。
《大话西游》是这样,卡夫卡是这样,高更是这样。。。
身为80后的我,就会怎样的看待这个世界、时代?
现在是不是一个大时代,在这个大时代里,我能在现实和回忆中抓住什么样的主旨,又能抓住什么样的风格?
这对现在的我来说,肯定是迷茫的,是没有头绪的,是要努力凭直觉去勾勒的。
或许能幸运的找到,或许一生和它无缘。
要想到在这个时代,从事文学创造的有那么多人,多数还不是默默无闻的?多数还不是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
凭什么是你能脱颖而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