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的分析
对于比较复杂的论证,我们需要应用一些关于论证性话语的一些技法,才能澄清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联。通常的技法有解析法和图示法。
- 解析法:用清晰的语言和逻辑顺序表明论证中的命题,即明确哪些为前提,哪些为结论。
- 图示法:用二维空间关系图展示论证的结构。如:前提---->结论。当有多个前提时,可能前提之间彼此相互依赖才能支撑结论,也可能彼此独立地都能支持结论。
前提和结论是相对的,一个论证中充当前提的命题在另一个论证中可能充当结论,反之亦然。即,凡是被前提推论出来的命题就可以称之为结论,能推论出结论的命题就可以称之为前提。
单独论证:指的是只有一个结论的论证。
论证的辨识
由于出现在论证性话语中的命题的次序不能作为辨识其论证的前提和结论的依据,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其他的辨识依据,这些依据包括:指示词,语境中的论证,非陈述形式的前提,未明确陈述的命题。
- 指示词:当出现这些词语时,很可能表示词语后面的陈述是前提或者结论。
- 语境中的论证:结论不一定出现,但是在给定的语境下结论不言自明。
- 非陈述形式的前提:当提问者相信问题的答案确定无疑时,可以通过反问句的形式给出前提。无论如何,反诘问句的论证都是一个聪明的做法,不管是想回避直截了当地肯定其前提的责任,还是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 未明确陈述的命题:当论证中有一个或多个构成命题会假定很容易就为人所理解,那么这些命题明有时不会被确陈述出来,这些命题可以为前提也可以为结论。当命题为结论时情况与第二种情况语境中的论证相似。当命题为前提时,对应的论证称为省略三段论。当论证强调某个问题的虚假性时,通常会构造一个假言命题,而这个假言命题的后件不可能为真,以此来强调前件的假。省略三段论与非陈述形式的前提某方面有异曲同工的效用,都可以「聪明地」避免正面责难。
疑问
- 图示法和解析法的适用场景?
- 何为论证性话语?
- 陈述句的定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