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军功于国者,方乃好儿——狄青

有军功于国者,方乃好儿——狄青

作者: 南樵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16:58 被阅读0次

    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乃好儿

    这就是大宋,与士大夫共天下。

    从皇帝士大夫,到小贩走卒都记得,这是太祖皇帝见证了五代十国枪杆子里出政权后定下的国策。

    那一刻,狄青明白了,再如何为这个朝廷戎马一生,都比不上一书生……

    这一刻,狄青在心底许下了一个誓言,必以武人登顶大宋巅峰,

    也正是这个誓言,让他从此与大宋士大夫集团走向了对立面。

    公元1008年 狄青诞生在山西汾阳,这座三晋千年古城,继汾阳王郭子仪,大将军田绍斌,终于又将孕育出一代名将,保家卫国。

    年少时的狄青,以习射飞骑为乐,矢志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公元2019年,年仅19岁的狄青于京城开封入伍,开启了他的戎马一生。

    这一生,不可谓不传奇。

    当时宋朝虽已立国数十年,仍强敌林立,大辽、西夏、大理、吐蕃不时挑衅,边境动荡,尤其是西夏李元昊频频闹事。

    狄青幸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四年间,历经大小战斗二十五场,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累获军功。因脸上有刺青,人皆称之“面捏将军”,作战时常常披头散发、带一青铜面具,出入敌军中,无人能挡。

    边境的生活,带给狄青人生最大收益的不是军功,而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两位千古名臣,当时还是经略使的韩琦、范仲淹,尤其是曾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某种层度上来说与狄青有着师生之缘。

    范仲淹对狄青钟爱有加,授以《春秋左转》,于是乎狄青折节读书,逐渐精通兵法。

    如果说之前的狄青只是一个怀抱理想的热血青年,那么此时的狄青,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吴下阿蒙。

    此后十数余年,西夏边境,面捏将军所到之处,西夏军望风披靡。然而怒其不幸,哀其不争,一人的战功无法掩盖宋朝对外战役的失利。在双方损失都巨大的情况下,公元1044年,双方订立合约,宋朝以岁赐换取边境安宁。

    万幸的是无论朝代如何,无可否认狄青遇上了宋朝第一仁君,宋仁宗甚是听闻狄青战功卓著,甚是喜爱,  和约即成,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升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升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官运一路亨通。

    不仅于此,十余年的高管生涯,狄青依旧时时佩戴面具,宋仁宗曾想赏赐狄青药品让其去除脸上刺青。狄青回道“陛下因功提拔我,不问出身,我所以有今天,不去刺青,可作为天下武人表率”。

    此时的狄青,或许做到了,他让宋朝的武将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个赏罚分明的朝廷。

    此时狄青官居枢密副使,距离登顶一步之遥。而这时他面临的也不再是西夏,吐蕃,辽国这些外部敌国,他面对的是韩琦、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庞籍领衔的大宋士大夫集团,这种阵容哪怕在整个中国史上也是熠熠生辉,不可忽视的存在,更何况他们的背后大宋帝国创立之初便定下的国策。

    可以说,当上枢密副使后的狄青,走错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当狄青丝毫没有退缩,他仍记得那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方乃好儿”,仍记得以文立国的大宋,武人始终难以出头。他要告诉天下“有军功于国者方乃好儿”,他要朝着那个顶峰出发。

    历史对于狄青,不知道是幸与不幸。

    公元1052年,广州侬智高叛乱,广州岭南一带骚动不安,宋朝平乱部分收效甚微,庞籍,包拯力荐狄青平乱。

    不负众望,狄青上任之后,夜袭昆仑关,智取邕州城,原本节节败退的宋朝部分,大胜而归,侬智高疑似死于乱军之中。

    宋仁宗大喜,欲封狄青枢密使,真正登顶宋朝人臣之巅。

    这一下捅了士大夫集团的马蜂窝,不止韩琦,文彦博反对,就连当初支持狄青的庞籍,包拯,欧阳修也极力反对。

    同样是反对,却各有原因,韩琦、文彦博无法忍受武人与之平齐;庞籍则是认为狄青尚不足以当此大任;

    包拯与欧阳修却是实实在在为狄青着想,他们深知官场的可怕,而狄青长于沙场,而短于政治,一旦当上枢密使,将会被对手玩死。

    奈何此时的狄青深受圣眷恩泽,宋仁宗又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不封狄青枢密使不足以彰显其功。

    此刻狄青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也让他站在了整个大宋官僚集团的对立面,此时能保护他的只有宋仁宗,一旦某天圣眷不在,狄青危矣。

    士大夫杀人向来是最危险的,于无形间让你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自从当上枢密使,猜忌、诋毁甚至诬陷也就跟着来了,一会是狄青家的狗头上长了角,一会是童谣传唱,深知有人诋毁狄青穿了黄色衣服,居住皇家寺庙。

    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诋毁,诋毁者更是自己信任的大臣,宋仁宗动摇了,把狄青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离京出任陈州知州。

    一代名将,至此谢幕,在四面皆敌的环境下,狄青荣退了京城。或许在他走时,有那一瞬间回头望着这个天子脚下,带给自己无数辉煌也将带给后人无数辉煌的城市,自己的理想在这里实现。

    狄青的离去,不是他的错,也不是宋仁宗的错,更不是士大夫的错,无他,朝廷疑尔。

    2年后,狄青在朝廷的猜忌中,病逝于陈州,仁宗追赠为中书令,赐谥“武襄”

    85年后,另一位大宋名将死于风波亭,无他,莫须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军功于国者,方乃好儿——狄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oc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