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前1046~前771年)。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周懿王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被迫将都城迁犬丘(陕西兴平东南)。周厉王前后, 私有土地日益发展,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预示着奴隶制危机的到来,王权从此衰落。周宣王不籍千亩, 标志着井田制在王畿内的崩溃。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杀死,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历史上把平王东迁之前称之为西周,西周从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共传12王11代。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社会生产力比之商代更加提高,农业繁盛,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井田制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周王朝强盛时,势力所及,南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甘肃省, 东到山东省。
1、周文王
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姬姓,名昌。王季之子,武王之父。原为商朝的诸侯,三公之封西伯。
能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皆先后投奔。商纣暴虐,作炮烙之刑,醢九侯,脯鄂侯,他知而叹惜,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经闳夭等人赂纣得释,献洛西之地,请纣废炮烙之刑。归周后,评断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山西芮城)两国争讼,得诸侯拥护,于是伐犬戎、密须(今甘肃灵台西),灭崇国(今陕西户县东),建立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迁都居之;进而伐邘国(今河南焦作西),灭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诸侯归者日众“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论语·泰伯》)。在位共五十年。
2、周武王
周朝建立者。周文王之子。姬姓,名发。用太公望、周公旦、毕公高、召公奭等人辅政。
时商纣暴虐,拒比干、微子、商容、祖伊等人劝谏。武王九年 (一作十一年)率师东征,至盟津(今河南孟津东),有八百诸侯相会。以时机未至,暂返。二年后,纣暴虐更甚,剖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奔周,乃率兵再渡盟津伐纣。甲子日晨,与商军会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军前徒倒戈,纣登鹿台自焚而死;遂率军占领商都,灭商。周朝建立,都镐京(今陕西长安沣河东)。二年后病卒。
3、周公
西周初人,姬姓,名旦,亦称文公、叔旦。周武王弟,与吕尚同为西周开国元勋。以鲁公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
武王卒,成王幼,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4、周厉王
(?一前828)西周王。姬姓,名胡,金文作㝬。周夷王之子。
曾命虢仲征伐淮夷,又伐戎,均不克。好利,听信荣夷公之言,任之为卿士,对民实行专利(垄断山泽物产),以聚敛人民之财;又用卫巫监视国人,杀有怨言者。诸侯不向周朝见。于是“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公元前841年被国人逐奔于彘(今山西霍州东北),居汾水之旁,称“汾王”,朝中共和行政。十四年后,死于彘。
5、周幽王
(?一前771)西周王。姬姓,名宫湦,或作宫涅。公元前781—前771年在位。周宣王之子。
在位时任用虢石父执政,政治腐败,边患严重,加以地震、旱灾频繁,致民不聊生。后废申后和太子宜臼,宠褒姒立之为后,以其子伯服为太子,使统治集团内部解体。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伐周,诸侯坐视不救,遂被杀,西周灭亡。
6、姜子牙
又称太公望、吕望、吕尚。俗称姜太公、姜子牙。西周开国大臣。姜姓,吕氏,名尚,字牙。
周文王遇之于渭水之阳,云:“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为 “太公望”。一说商纣暴虐,隐于海滨,经散宜生、闳夭招而归周,为文王、武王之师。佐武王伐纣,灭商后受封于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为齐国开国之君。《汉书·艺文志》道家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隋书·经籍志》有《太公六韬》五卷,皆后人依托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