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第三本尼采有关的书,《教育何为?》
尼采认为,在现代,教育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个是扩大教育的倾向,一个是缩小教育的倾向。这两种倾向貌似相反,就其作用而言,同样有害,就其结果而言,是汇合的。这两种倾向统治者我们原本建立在完全不同的教育基础上的教育机构。现代教育违背了教育的本义,越来越被功利所支配,这是时代的浮躁侵入教育领域的恶果,也是大多数受教育者不得不陷入时代的浮躁的根源。
为了生存,为了进行生存斗争,人是必须要多多学习的,但是,一个人作为个体的目的所学所做的一切与教育毫无相干。这是生计机构的活,和教育无关。对于教育而言,始终有两个根本的问题:教育有无超出职业培训之上的更高使命?仅以职业培训为目的的教育还是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机构有着更高的使命。它应当培育出有更大格局的人,它所孕育的精神应该是在整个人类这个范畴上的上行的精神。而不是汲汲营营将所有的东西与更多得消费,更多得金钱,然后与幸福等价起来。
作为个人得层面,我们对于自己的教育要求也应该区分为精神层面和技术层面。我们在学习技术层面的东西,让我们的躯体好好的活下去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扩展精神层面的丰盈。
尼采形象的把大学的自由称作为一张说话的嘴,许多只耳朵和许多执笔的手,所谓的自由就是,嘴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耳朵可以选择自己想听的东西。我想,教育是一个双向的东西,时代总是在进步的,以前的教育和现在总是会有很大的差别的,与其说现代教育的堕落,我更倾向于说现代教育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以前只有一张嘴,无数只耳朵;而现在的我们总是面对着无数张嘴,可是我们只有一对耳朵,我们只有一双手。对于学生群体的我们而言,教育最重要的因该是教会我们如何从这上千上万的嘴中找到自己想听的话,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真理。可惜的是 ,目前的我们的教育,与生计机构融合了。当然这是教育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这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是有选择地权利的。此一生,我们要于茫茫人海中找到它,拥抱它。这就是拥抱自己的生命。
在知识爆炸的现在,我们要想在一个领域有所作为,必须放弃很多的东西,如果我们在一个领域鹤立鸡群,那就意味着在很多的其他的领域我们却属于了鸡群。我想,对于尼采那个时代的学者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这是屈辱的。但是对于处于信息爆炸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在科技没有攻克大脑以前,这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必然的。现在的我们无法成为一个学者,博学者,那么至少成为一个专家吧,至少要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一个学者。
我们只需牢记在心,接受教育的我们应该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学术分工培养出的是片面的人。我们要远离现在的一些小家子气的梵文学者、语源学癖、考证狂,远离“那些不健康的躯体的过度肥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