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深如渊,骤然降温,一阵薄凉。窗外,车驶之声由远及近,如刀子般划破寂静,又渐渐逝去,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很平常的一个秋夜!
正是酣睡好时机,我却无法入眠,于是翻身而起,想写一篇文。摸出手机,怅然半晌,不知从何处落笔。
曾信誓旦旦:“文字是我的灵魂伴侣!”可此时似灵魂出窍,我对文字的激情、对文字的热爱,一点点消退,在写与不写之中挣扎。
写文是自我的对话,也是为自己编织的一个个梦幻世界,我曾经那么乐在其中。
在文字中,我回味故乡,虽然它已不是原来的模样,更有可能千疮百孔,我依然愿意用最美的文字来修饰它。
在文字中,我记录生活。那些转眼即逝的时光,被我用文字框住,就算再简单、再单薄的琐事,加上情感,似一道道脚印,在岁月长河中,不至于了无痕迹。
在文字中,我试图领悟书籍的真谛。故事里的真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点思考,多些感触。谁的人生都不易,谁的人生都独一无二,书越读越透,就看你的角度在哪里。
在文字中,我编排一些故事。那些故事里藏着我的人生观,再伤感的过程,我也会给一个温暖的结局,我愿意相信这世间的美好。相信美好,生活才会真正美好。
在文字中,我结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相约写文,互相点评,透过文字,我们走向对方,相拥相抱,说说笑笑,结伴同行。我们还走出文字,走出网络,走入现实,见面聊天出游。
可文字之旅,我还能行多远?
写文要求静心,是闲情逸致,须有时间。一篇文出来,必须花费两三小时,甚至更多。一旦灵感闪现,须迫不及待提笔,捕捉脑中的思绪,一气呵成,痛快淋漓,中间任何的打断都可导致半途而废。
我的生活已经发生改变,婴啼声把我所有的时间撕成碎片,即便兴致勃勃构思好,也会在换完尿布后忘记大半,如此反复,不禁令人沮丧。
那些说好了一直结伴写文的伙伴,不少人悄悄地退出了。那些熟悉的名字静静沉在最底下,一个月不更文,半年不更文。当初说的“会回来”将变得遥遥无期,有些“互相关注”也只是一个空壳,彼此间已无交集。
一篇文发出后,那种期待被关注的感觉没有了。已完全不在乎阅读量、点赞数,激情消退之时,写文变成敷衍,字行间渗透着生涩无趣。
“坚持”,两个说易做难的字,此时如泰山压顶般,我无招架之力。毕竟只是一个爱好而已,时间的付出、精力的付出,所获只是精神上的愉悦。可怕的是这种愉悦已不复存在,坚持的意义还何在?我无法回答自己。
可是,一个人没有了爱好,精神该在何处寄托?当生活出现一地鸡毛时,是否还有拾起来扎鸡毛掸子的能力?
我害怕自己一旦停止写文,思维会僵化,目光会短浅,生活会散漫,甚至好不容易建立的网络友谊也会嘎然而止。没有了文字,日子变得俗不可耐;没有了文字,手机变成了一块冰冷的小砖片;没有文字作为纽带,文友彼此间是否还有共同话题?或许此生就如此擦肩而过罢。
我不断告诫自己,再挺一下,说不定就豁然开朗了,如《桃花源记》里一样。初入简书是“忽逢桃花林”,我过了“落英缤纷”之境,此刻“林尽”,我也想“舍船”“复前行”,然而我找不着“仿佛若有光”的小口。
于是,我步履疲乏,继续一点一点挪动,直到彻底枯竭,或者找到那片桃花源!
网友评论
写作也一样。生活有轻重缓急,当有更重要的事摆在面前,可以暂缓其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青山,是对写作的热爱,是窖藏地下黑暗仓库依然不断缓缓发酵的陈年佳酿。一旦重见天日,必然历久弥香。
孩子人生头三年,需要母亲陪伴。母亲责无旁贷。
当然,居里夫人的做法可以借鉴,她的日记断断续续,记录了女儿们的成长记录,写得极好。
改变写作方向,重新定位,放弃散文小说,改育儿日记。一来写得轻松,二来忠实记录生活原貌,非虚构写作,此类文体含金量很高。三来,时下这类文章很受市场欢迎。
加油!
说我坏话啊
你不离开,我们都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