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著名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花,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还被作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由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而广为人知。山东农民歌手大衣哥凭着完美演唱这首歌被大众熟知,成为草根歌手跻身主流娱乐界的佼佼者,则成为这首词及歌曲知名度、传唱度、影响力均很高的又一例证。
不过,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误会这首词的作者是罗贯中。这也难怪,毕竟没有《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大概也没有这首词如此高的知名度,这两者是相互成全、相得益彰?抑或是词托书名、书借词势,这就见人见智了。而《三国演义》开篇也似乎没有附上作者大名,这有点侵犯知识产权,至少也是不尊重作者的署名权。
不过,也不能苛求,一是中国封建社会根本没有多少保护著作权、署名权的意识,二是《三国演义》成书在嘉靖初年,而这首词的真正作者,号称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又是当时在位的喜怒无常的嘉靖皇帝心中最痛恨的人。罗贯中固然穷通古今,书生意气,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不可谓不精炼精准,真是一字胜过万言一语惊醒天下,可他也不敢也不必要为署上皇帝仇人的名字而赌上身家性命。这似乎也构成了杨慎一生悲剧的又一例证。
02
杨慎,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内阁大学士、首辅大臣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的科举状元。杨慎的父亲、祖父均是进士出身,可谓一门三进士,荣耀一状元。作为首辅之子,状元出身,杨慎才气惊艳天下,本来拥有一片大好的前程。可坏事就坏在地陷入“大礼案”旷世纠纷。
精力旺盛的明武宗一生胡闹,行为事颇有牛仔作风,加上用情不专或生理限制,年经轻轻三十六岁就暴死,没留下一男半女。后来,在杨慎父亲杨廷和等股肱大臣的拥戴下,世宗嘉靖皇帝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基。按照皇统继承规则,要承认孝宗也是武宗的父亲为“皇考”,享祀太庙;自己的生父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但世宗嘉靖即位后第六天,就下诏令群臣议定他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这就是“大礼案”的起由,直接导致杨廷和致仕回家。
要按滴恩涌泉说来看,这世宗嘉靖是够无情无义的,杨廷和怎么说也是拥戴有功,即便由于孝与忠的问题与皇帝犯犟,抵触,但其实也无伤根本,怎么着也功不抵过呀。可以这位嘉靖皇帝是出了名的稳准狠,先是稳稳地答应,尊孝宗皇帝为皇考,不奢求亲生父亲能够死了哀荣,死后登基。但当上了皇帝一转脸就装糊涂,翻脸比翻书还快。在他准确找到了朝中的盟友或走狗如桂萼和张璁等人后,便联合臣下狠狠地惩治反对自己的人。
首当其冲就是杨慎。这名在朝状元,杨廷和的儿子,竟然不买亲皇帝的账。本来初登大宝的嘉靖面对簪缨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局面,就满心凄凉、窝火憋屈,好容易逮住桂萼和张璁这俩盟友,喜不自禁,慌忙举起提拔之糖衣,狠狠地掷了去。为防群议,也可能是爱才,顺便也打算把杨慎提拔起来。可没想到这位状元郞是一位认死理的楞头青,竟然不知恩图报,却骄傲地公然上书:“臣等与萼学术不同,议论亦异。……令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以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
一句话,我杨慎与桂萼和张璁这些小人道不同不相与谋,提拔我所欲也,但和他们同时同批提拔却是我的耻辱。这还不算,还率领众官僚伏跪请愿,慷慨陈辞,疾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这登高一呼,几百年后我看了依然很感动,却让嘉靖皇帝不寒而栗。乖乖,这气势是要赶我回老家呀。还下,骄傲的嘉靖皇帝再也坐不住了。历史是著名的“大礼案”梃杖事件出场了。
嘉靖下令将所有五品以下伏跪的官员共134人下锦衣卫大犹;次日,怒气高炽的皇帝又下旨廷杖杨慎等160余人。十天后,余怒未消的嘉靖再次下令将杨慎等7人二次廷杖。前后共有18名官员死于酷刑之下,180多人被贬职废黜,其中有8人永远充军,不可赦回,杨慎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这个永远充军、不可赦回的诏令就可以看出,嘉靖觉得杨慎等人伤害自己有多深,不仅月亮不能代表他的心,连太平洋也装不了他的忿。
几百年后,我们对于历史的那次“大礼案”缘由感到困惑,这是不纯粹皇帝的家事吗,再说死人又登不了基,还能复活来阳间继续当皇帝不成,所以就是一称谓,虚名而已,只不过遵从嘉靖内心深处的孝道心结。而这在杨氐父子为代表的文人政治家眼里却是不可更改、不可退让的事情,这是可悲的事,也是可爱的事。但对于每个伏跪请愿的个人而言都是一种悲剧,只不过杨慎的悲剧色彩更浓厚。
这从根本上讲,孽是嘉靖的祖爷爷朱元璋造就的。这位以道德治国,推崇八股取士的农民起义领袖,很热衷于社会的静态状态,特别推崇以德治国,子孙没教育好,却教育出造一大批死板伦理道德的铁杆拥趸。
在嘉靖四年,年仅36岁的杨慎被充军到烟瘴之地云南永昌,这一去就是36年,直到他死为止。小他的17的嘉靖皇帝一辈子都在念叨这个一生之敌,几乎是生命全程盯死他不放。哎,人生有多少个36年啊!对杨慎来说,答案是两个,杨慎不过只活了72岁,他的一生都毁在“大礼案”里面,还连带着他已经致仕的父亲杨廷也遭遇打击。在杨慎被充军7年后,杨廷和被褫夺所有封赠与爵位。要知道,杨慎只是嘉靖的一位讲经的老师,但杨廷和却是与嘉靖有拥立大位之功的。
据说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逝水》就写在杨慎被押解去贬谪之地的路上。一日,杨慎和两名押解他的军士来到湖北荆州,在江陵县境内准备渡过长江。这时,杨慎看到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浩荡江水旁边摆上酒食,边饮边畅谈历史,其时两岸青山隐隐,夕阳西下,经历过宦海沉浮,人生反转的杨慎感慨万千,想起杜甫的千古绝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豪放词名作“大江东去”,现场请求军士拿出笔纸,要求赋词一首。就这样,在杨慎下笔如神一挥而就中,明诗的巅峰之作诞生了。
明代以孝治天下。嘉靖不惜兴大冤狱,也要为其父死后弄一个皇帝的称号;杨慎不惜以身殉国,也要坚持父亲杨廷和议定的大礼。世上就怕认真而字,这二位一点也不怕,都认真过头了。后来,多数因为“大礼案”充军谪戍边疆的大臣都遇赦归田了,杨慎等八人依旧属于永不赦还之列。
在明朝,戍边六十岁,可以返回家乡,但谁敢依规放了杨慎,哪怕他本人主动申请。那个猜忌、仇恨至死不变的皇帝几十年深居在内,仍不忘时时问“杨慎去何?”就这样,杨慎一直挨到68岁才得以垂老之年、风烛残年请假回家。没想在泸州刚住了三年,由于嘉靖“杨慎云何”的千万次问的威吓,流戍地和借居地的官员惶恐战栗,派出枪兵将年近72岁且体弱多病的老人重新押解到永昌。这一次,竟是永诀人间。
03
在杨慎去世前二十多天,他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可谓字字泣血,字字愤懑。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垄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杨慎一生悲剧,但更大的悲剧在于,他到死也不敢直接控诉嘉靖皇帝这造成他一生的悲剧的主事者,只敢说是“网罗巧中细人谋”,这一切都是桂萼和张璁等“细人”干的,我一生悲剧本不是当今明主的本来意思,这很符合中国古代的政治规矩:第一条,皇帝都是对的;第二条,假如办错了,请先参照第一条;第三,都奸臣误朕误国。
杨慎晚年后悔过年轻时的拍按而起吗?我想也许有的,何苦捍卫这个王朝本已不存在的伦理大义,想想靖难之役后方孝儒和沦落军营的良妇良女吧?他不知会不会想,但愿后世子孙不会因言论获罪一生。但有一点他永远也不会想到,几百年后这个星球上已有国家的子民可以直接控诉最高统治者的罪过。
这是杨慎不可避免的局限,这是他一生最为悲剧的根源。
(此文章百家号“一羽观察”同步发布,让我们一起保护知识产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