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毕业后,林飞一直过得不好。毕业三年的时候,同学们都稳定了下来,可他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打零工,频繁跳槽。
大家在同学群里聊天,林飞很少参与。可有一次他忽然冒出一句“活着好没意思”,然后就匿了,任凭大家纷纷追问。大胖心好,私聊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林飞说工作不顺,又被女朋友抛弃,想自杀。大胖电话开导了他两个多小时,挂掉后还是担心得觉都没睡稳。
两天后,林飞来电话,带着哭腔说:“胖哥,我借前女友钱进了一批货,结果货没卖掉钱砸里了。现在她找了他哥的几个朋友来要钱,我没凑够,还差5000……”大胖二话没说转了钱过去,转完才发现只给自己留了500块钱生活费,只好俭省度日。
后来林飞开了公司,发展不错,很快买了豪车大房,在群里发言也多了起来。却从来不提大胖借给他的5000块钱。
大胖的妈妈大病住院,大胖的积蓄渐渐花得见了底。一筹莫展之下,他想到了林飞。在林飞公司,借钱两个字才刚出口,林飞就一拍脑门:“对了,哥们儿还欠你5000块钱呢,等着,我让秘书给你取去啊!至于多的,我这儿昨天刚给人结了账,实在借不出来。”
说巧不巧,秘书敲门进来,“林总,**公司昨天转的60万工程款到账了。”
两人面面相觑,气氛尴尬极了。
大胖很快拿着5000元回医院了,距离他借钱给林飞,已经过了6年。
6年里,很多事情都变了,林飞的困局已解,而大胖的困局却迫在眉睫。不同的是,当年林飞有大胖倾囊相助,而现在风水轮转,林飞却选择袖手旁观。
2
生活中总是不乏这种不懂感恩的人。
琳的公司福利特别好,她手里总有用不完的电影兑换券和星巴克咖啡券。于是她每个月都会拿出一部分,在朋友圈里给大家免费分享。
第一次分享的消息刚发,她的一个前同事第一时间联系琳要券。琳问他要几张,他说有多少要多少。琳看着手里厚厚一摞券,有些懵,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可翻开自己发的朋友圈,并没限制张数,就悉数给他了。他拿了票,只阴阳怪气地说,“土豪真任性!”
第二次,琳学聪明了,分享的时候限制每人取电影券咖啡券各三张。那位前同事又第一时间来联系,说她送个券还这么费劲,送谁不是送,还限制张数。琳说希望朋友们都能有机会。他没再讲话。可很快,有好几个陌生的号加琳,都直截了当要券。琳觉得奇怪,可还是答应给了。
约定好取券地点后,那位前同事一个人来的,说新加的那几个号是他朋友,要帮忙一起取了。看着他又一次拿着一摞票扬长而去的背影,琳恍然大悟:原来那些是他的小号。
后来琳对那个前同事设置了“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可再在朋友圈分享券的时候,他还是知道了,跑来埋怨琳屏蔽他,还说琳越有钱越小气,那些券反正也是免费来的,才拿了两次就不给了,没肚量!
琳二话没说把他拉黑了。
后来他在他们共同的朋友圈里说琳小气。琳一句话怼了回去:“送你那么多张,你也没说过一次谢谢,我为什么要继续给你!”
不懂感恩的人,永远只强调别人的拒绝,却从来记不住别人的付出。
3
不懂感恩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味索取而不知回报。帮他是别人的举手之劳,他自是不必挂齿;不帮他是别人不近人情,小气吝啬。
一个不知道感恩为何物的人,往往格局很小,没有同理心。他们心里所系全是自己的一点点蝇头小利,他们认为“得之是我理所应该,不得是我遇人不淑”,所以不会珍惜对自己好的人。
他们有无数个理由占用别人的资源,却承受不了哪怕一次的被拒绝。
人与人相处,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可惜他们不懂。
4
常常有人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他也没说我好;可我才刚不对他好,他怎么就到处说我坏话呢?”
英国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是这样回答的,“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从经济学上来说,对忘恩负义者的投入,只能算作沉没成本。帮得越多,沉没成本越大。当沉没成本变大的时候,做决断却越发艰难了:我已经为他付出了那么多,也不差再妥协这一次,万一他哪天良心发现开始念我的好了呢?我已经帮他这么多,现在忽然拒绝,他跟我反目我不是功亏一篑吗?
说到底,虽然知道那个人不懂感恩,但更加害怕因为自己停止付出,对方恩将仇报。明明付出那么多,因为一次拒绝就被反目成仇,甚至还可能被说成是个坏人,想到这些就觉得还是继续付出好一些。
是的,你善良,你热心,你对人好。
你没错,可你还是要改。
天高地阔,你却要因为别人对你的辜负,沉陷在低层次的烦扰中。不心疼自己吗?所以,纵容不懂感恩的人在身边,就是对自己的戕害。
身边有不懂感恩的朋友,就好像负重前行。只有甩开累赘,才能轻装上阵。不用担心他抹黑你,比起那些恶意的伤害,快意的人生才能让你收获更多。
何况,跳梁小丑的表演,能吸引多少观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