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给这篇随笔起名叫《小马过河》,但毕竟说的并不是小马过河的事儿,所以起了《白读书,书白读》这个名字。
严谨如我,还搜了下《小马过河》现在还在不在语文课本里。
还在,竟莫名的有种欣慰感……。所以,这篇故事我在这儿就不普及了,还是书归正文吧。
因为距离生命终点更近、时间成本更高的关系,与年轻人相比,上了年纪的人反倒更需要在行动前先做一番计划。
计划,我也曾定过不少,真正实现的,用一只手就能……呃,三个指头就能数过来。
年轻时,浑浑噩噩瞎胡闹倒也罢了,如今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还什么事儿都不放在心上,对一切都没规划、没要求的话,那就说不过去了。毕竟,不知不觉中,家里的顶梁柱已经由父母变成我们了。
为什么会有上边这一段感想呢?是因为读书。
多年以来,我读书的目标是明白道理、了解规律,到现在意识到一个问题:道理没明白多少,用到实践中的就更微乎其微了。总结为一句话:书都白读了。
书白读的原因很多: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缺乏系统、忽西忽东;浮于表面,懒于求精;成也应试、败也应试……
以上罗列许多,最根本的原因是老人家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再引一句老人家的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无论是想对书本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还是想要改变日常行为,单凭读书,都难以如愿。
举个例子,同一本书,不同年龄的人去读,得到的知识量,可能是有差异的。年龄大一点的人,往往比年轻人从书中得到更多的感受和体会。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去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原因何在?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人生经历和阅历的不同。
年龄大的人往往经历更多,但一个阅历丰富的年轻人,读一本书的所得,也会高于一个阅历简单的老年人。
说这么多,无非一个思想:白读书=书白读。脱离实践,单去读书,是为“白读书”,结果就是“书白读”。世界广阔,我们有必要随时抛开书本去里面打个滚,回来再读书,才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近期,我读了两本关于沟通方面的书,读书笔记也记得比较仔细,在没有加以实践的情况下,又打算去读第三本。
如果你问我读了这两本书有什么收获,我仔细回忆回忆,可以给你讲个五……呃,两三条,但你要问我这两三条对于我与他人的沟通有什么帮助,我只能汗颜以对了,因为,我根本就没有应用于实践嘛。
读了书,就觉得自己懂得了某些道理,那是错觉,不实践实践,是不牢靠的。毕竟,眼高手低的错误可是很常见的哟。
所以,当下之急,不是翻开第三本书,而是把前边两本书的内容,一条条去实践中检验,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优化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小马过河》的故事我们都读过,河水深不深,书本里的道理对不对,都要我们亲自试了才知道。
愿我们都能像小马一样,智慧且勇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