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吉士」在粤语中意为「有勇气、有胆量」,来源于英文「guts」。
The reason to move on comes down to one word: courage — the courage to move on, do something new that betters all of us. And our team has tremendous courage.
前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个词:勇气。抛弃过去,创造对所有人有益的新事物的勇气。而我们的团队有着极大的勇气。
这是 Phil Schiller 在 9 月 7 日苹果发布会上谈到 iPhone 7 取消耳机接口时说的话。
更新的阵痛
大胆推进新接口,毫无疑问属于那些「只有苹果能做的事情」之一。我们使用 3.5 毫米耳机接口的时间有数十年,也是少有的在几乎所有电子设备上都存在的通用接口。作为一个模拟信号接口,它在今天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恰恰说明了音乐,或者说声音的刺激对于用户来说,是多么不受重视而又难以割舍的。
在发布会之前,如果被问到未来的耳机还需不需要数据线,相信大部分人会猜测:不需要。所以,这个改革开始得越早,未来越触手可及。无论是不是出于节省机身空间的理由,3.5 毫米耳机接口都会消失,而且最终不会再有另一根线来替代它了。这次 Phil Schiller 一边反复说着「勇气」、描述着无线的未来,一边又拿出了 Lightning 接口的 EarPods 和随机附赠的转接头,尽管我很理解 iPhone 作为苹果受众面最广的产品要作出更多妥协,但这确实让 iPhone 7 显得有些优柔寡断,没有宣称的那么「有吉士」。
无线未来的诺言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870/8bbd738339c50223.png)
随后登场的无线耳机 AirPods,确实惊喜连连。
配对体验相比传统的蓝牙耳机有质的飞跃;除了可供同一个 Apple ID 下的自家设备使用,更支持 Android 设备。你可以只戴一个、轻拍唤醒 Siri 来接打电话,也可以戴上两个听音乐,摘下耳机自动停止播放。还有很少有人提及到的一点,它跟前几代耳机完全相同的造型——这是否意味着苹果在几年前设计耳机的时候就已经考量着加入无线功能?
另一方面,W1 芯片的着重介绍似乎透露着与第三方品牌合作的意图。我们可以想象一堆配备 W1 芯片的音响甚至汽车,在你靠近时将无缝切换成 iOS 平台的延伸。
苹果许下的未来是:尽管手上需要充电的、容易丢的东西又多了几个,但音频使用应该是无线的、通用的、稳定的、场景化的。相信有朝一日优秀的无线耳机会(足够便宜而)成为人手一个的设备。
最后
从耳机接口问题的处理,可看出科技行业对迎接未来时的矛盾和挣扎。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影响力越来越广,好的用户体验得到重视和推崇;但越来越快的迭代会一次一次打破旧有的习惯,淘汰落后的机器,让我们不适。现在最具权利树立行业标准、「教育」用户拥抱未来的苹果都怕落下使用体验不佳的骂名,双手奉上了转接线材。
其实选择无非是:已经习惯但终会被淘汰的产品,或掏钱并开始适应新的产品。但无论如何,产品设计再优秀,改变带来的阵痛只能缓解、不能避免。
既然口口声声说团队充满了勇气,除了现在在产品上看到的赌注,我期望苹果可以更「有吉士」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