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中国创造学会理事 赵晓凯
每个在地球上生活着的人,在距离地球三光年的K星上,都有一个放大版的容貌、性格、脾气与之相当的“自己”。一个叫万能的天体物理学家竟然在一次海难中从地球穿越到了K星之上,并且在K 星上与另一个自己“万能姐”相遇相知,共同对付K星与地球的敌人,守卫着宇宙星球的安全。
由一个时空到另一个时空,这种穿越题材,似乎很多小说家乐此不疲,原因大概在于它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力从充满限制的现实轻轻松松地抛到无边无际的另一岸。但是,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如何穿越时空,必须得给读者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就是说,无论多么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应该有一个可以令读者信服的理由。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穿越剧,常常是误入一个时光机,或者在电闪雷鸣之中误触了太阳黑洞的方式来实现人的穿越。人们最初看穿越剧,会被它神奇的剧情吸引,而当下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穿越剧,让它的市场越来越疲软。
那么,如何在人们对穿越剧产生审美疲劳的小说市场中脱颖而出,是每个创作此类题材的作家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刘联顺的《平行世界》作为穿越小说另辟蹊径,它不像一般意义上的穿越小说那样,不是穿越到古代,就是穿越到未来,而是穿越到“平行世界”。故事发生的时间完全是在同时并行的两个现实世界,也就是说,它穿越“现实”。
由一个现实世界,穿越到另一个现实世界。从地球到K星,三光年的距离,它既不是采用“时光机”,也不是采用“太阳黑洞”。作者认为三光年的距离,采用“时光机”或“黑洞”“虫洞”的方式是无法做到的。所以他采用“量子纠缠”假说,认为人的意识是比借助任何物质更快的穿越方式,也更容易实现从三维世界到五维世界的可能。
在小说中,刘联顺运用了许多现代天文物理学知识,如量子纠缠、星链技术、系链技术、脑机接口等,因此,我们不能把它归为一部简单意义上的穿越小说,它同时也是带有穿越性质的科幻小说。
是的,更准确地说,它应该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小说创作的主旨不是对现代宇宙科学的探索与发现,因为这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小说家的任务应该是在他所构建的科幻世界里关照现实,关注人类在浩瀚星空中的生存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科幻小说,科幻是小说的外衣,现实是小说的内核。
在《平行世界》中,作家创造了一个奇思妙想的科幻世界,守护地球的是K星,人类只是K星文明开发的一个程序。肉体死亡,但灵魂不灭,经过六道轮回,最终回归K星。K星上的最高领袖是龙族,但主宰K星以及整个宇宙的是玉皇大帝。这显然是受了《西游记》的影响,他融合了中国古代的道教文化和印度的佛教文化,把东方传统思想作为宇宙的正统。
小说中的K星具有高度文明,他们的计算机网络早在八千年前就已经为人类设计好了程序,地球上的人其实就是按照K星上的人进行设计的,所以人类并不孤单。同样,K星上有一个以玉皇大帝为领袖的文明中心,地球上也与之相呼应。我们暂且不论其他,把一个高度文明的星球嫁接在一个传统帝制之下,多少是有点奇特的。
也许我们不必太执着于这些外在的东西。作家在作品中更想表达的是他对于当下全球动荡的全方位思考。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政治题材的小说。读《平行世界》,我会不自觉地想起乔治·奥威尔的《1984》。我不确定作家此前是否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但两者之间确实有一些相似的设计,从这个角度上说,它们属于同一类型的小说。
乔治·奥威尔的《1984》可以看作是一部描写未来的政治小说,也可以说是作者故意把故事的发生时间放在未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乌托邦社会荒诞邪恶的主题。在《1984》中,世界被瓜分为三个超级大国——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而在《平行世界》中,世界被分为两个对抗主体,即以“老大国和西约组织”为一体的美西方与东方大国。在《1984》中,大洋国的领袖是“老大哥”,他无处不在地主宰着人民,人民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的监视之下,无处逃遁;而在《平行世界》中,与东方大国对抗的是“老大国”,它在全球实行霸权主义,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对东方大国实行压制。
当然,这两部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是完全不一样的。《1984》中,主人公温斯顿因为对“老大哥”产生怀疑,而成为思想犯,但在“友爱部”残酷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思想纯洁者”,小说从头至尾充斥着令人窒息的氛围。而在《平行世界》中,K星上,龙族打败敌人地鼠并与R星联合,地球上,东方国的将军王辰东通过世和联盟组织,发表《告世界人民书》,用东方的政治思想说服全球,让东西方两大阵营握手言和,共同维护地球和平。
这不能不说,这是小说家美好的愿望在作品中的体现。在小说中,东西方对抗不断,老大国对东方大国的芯片断供、克罗斯与亚克兰的战争、老大国对中东的干涉等等,这些显然影射了当下全球局势,作家用小说中的人物站在东方国的立场对此进行一一批驳,最终,东方赢得了世界。
这里又似乎延伸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把握的问题。这其实存在着一个风险,因为只要站在某一个立场上,那么对方必然是反立场的。而立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它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通,因而错对常常是可以互换的。且不论数千年的中国历史教训,单就近百年历程而言,何尝不是如此?
这里就不能不说这部小说的情节设计问题。与K星对抗多年的R星首领在地球人万能的游说之下,明白了K星的善意,立即与K星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地球上,因为可能受到外星球的威胁,主人公王辰东的一篇《告世界人民书》,让全球停战,东西方超级大国握手言和。
如果我们从立场的角度看待这部小说的情节设计,那就会发现,无论是K星和R星的对抗,还是地球上东西方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都不外乎有一只叫作“意识形态”的手在左右,而立场是具有排他性的,非此即彼,那如何能通过一番游说、一封公开信而抛弃原先的立场呢?腾冲的酒店不愿意接待来旅游的日本人,苏州公交车站歹徒刺杀日本小孩的事,是不可能通过说服让他们改变立场的。
由此可见,让东方的政治思维通过游说而让西方世界放下成见,回归一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同样,西方世界如果想要通过游说而让东方世界放弃自己的政治思维,也是不可能的事。作家显然知道,立场消除不了仇恨,仇恨解决不了对抗。在现实层面,无论如何,东西方各自的价值观都不可能为谁改变。但是,就像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的结尾给夏瑜的坟墓上放上一个花环一样,现实世界麻木不仁的国人无法理解革命者的抗争,而鲁迅先生故意在夏瑜的坟墓上放一个花环,至少可以给人们一点希望。
所以,在现实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作家可以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变成可能。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里强调文艺必须是“真实”的,而文艺的真实与现实的真实是不同的,他认为把自己的“理想”与艺术的“真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他说“我们的时代首先是戏剧性的”,因而真实也是戏剧性的。《平行世界》中,作家采用这一种戏剧性的结局,也许是在宣扬一种爱的主题。它寄托了作家对和平、正义、美好世界的理想,而且,无论哪一种意识形态,爱永远是符合人类的普世价值观的。
用浪漫主义手法宣扬爱的主题,更是表现在作家对小说人物的塑造上。整部小说有两条主线,一条是K星上以龙族王辰为代表的正面人物与以地鼠吴国泽为代表的反面人物的战争;一条是地球上以王辰东为代表的东方大国与以史密斯为代表的老大国和西约组织的对抗。围绕在两条主线上的主要人物分别是K星上的王辰、万能姐、王建A、万能,地球上的王辰东、王建、刘超等。这些人有责任、有担当,相信邪不压正,是正义的化身。
万能是一位天体科学家,致力于天体科学研究,在穿越到K星后,与另一个“自己”万能姐通力合作,共同维护K星和地球的安全。她为了正义,不顾安危,追击地鼠受了重伤,为了说服R星首领,只身前往,以一己之力改善K星与R星的关系,在K星和R星冰释前嫌之后,毅然选择去守卫浩瀚星空中的启明星,最终成为宇宙星球的守卫者。刘超也是一位科学院研究员,为了自己的研究事业,耽误了自己的终生大事。在万能离开地球之后,作为万能的闺蜜,尽心照顾万能的丈夫辰翔科技公司老总王建和他们的女儿林林,让林林在失去母爱之后依然能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还有R星上的美美哒,虽然在小说中,他是一个次要人物,但他的改变正是作家对“爱”的主题生动的诠释。他本是R星国王蝠鲼的侄子,在一次绑架万能的行动中,被万能的美感染而自惭形秽。他虽然长得奇丑无比,却心怀善良,在万能的劝说下,他弃恶从善,并且与万能一起说服自己的国王改恶从善,最后,他决定追随万能去启明星上守卫星球。
《平行世界》中,小说人物总是善恶分明,善必然战胜恶,正一定压制邪。这正是作家以科幻形式表现现实社会,又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寄托美好理想的体现。
真实的世界,有时候很魔幻,善恶不分,正邪不彰,或者是善良之中蕴藏着丑恶,正义之下伴随着邪气,让人雾里看花,捉摸不透。《平行世界》是一股清风吹拂,如一双慧眼独具,它告诉你世界其实没有那么糟糕。
浩瀚星空,唯愿世间美好。
写于2025年1月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