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最近的家暴事件新闻时,心里一阵憋闷,就像邦妮说的,那是让人感到绝望的脸。很多人在讨论「为什么不离开」的问题,水木丁老师说:
「正是这种每次都把原因归到被家暴者没有马上离开,逼她们解释的传统,才让她们觉得自己也有错。被家暴也是自己选择的。才更不敢说啊。」
其实还有另一半可能水老师没说。即便你解释了原因,无论是关于离开的,不离开的,就会有人跳出来跟你评价这个理由是否充分,因为这个讨论的出发点就已经找到了被害者的对立面。我们讨论的应该是相处方式中的问题,暴力就是不对的,与感情或者具体某件事的对错无关。
不想真的去了解和理解一个人在经历什么的人,总是需要理由。很多人几乎没有能力接受无缘无故的情绪和决定,甚至包括自己的。看清楚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面对那些拼命质问自己的人。就像水老师说的,当我们一旦开始试图找到正确的理由时,我们就会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那个提出质疑的人,把我们拉入了「对或错」的剧本,其实忘记了,有些事原本就无需跟任何人解释。
关系也一样,任何结果都不会是单一事件造成的,里面夹杂着许多过往碎片。也许就是突然有那么一天,觉得已经走远了,不爱了,想放弃了。可能没有一件标志性的事件,就只是那么决定了。不一定都有「为什么」,我们都有不想解释的权力。
我们有时候很少有勇气说「没有为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不问。
2019/11/26 (300/3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