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们都找到副业了,而我没有。
他们一个敷瘦包瘦了三十斤,顺势做起了代理,拿自己瘦身前后照片最对比,吸引了好多顾客,月入过万。
一个建了个群卖舟山海鲜,群里上百号人,每周一团,每次能卖掉五百斤。
一个做菜好吃拍照好看,卖了一段时间的食材后,开门迎客做起了私厨。
看看我自己,快三十了,身无所长。
孩子要养,房子要供,人总是要想方设法赚钱的,然而赚钱也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方法赚吧。
思来想去,我还是最喜欢写作,再加上人人都说的“写作变现”,那就写吧!
我确是因为“钱”而开始写作的。和简书大多数人“因为热爱而写作”的纯粹相比,也许显得功利又市侩,但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如果能用自己的喜好赚钱,也是坦荡的。
可是越写却越发现,想靠写作赚钱,比做生意还难。
写作是孤独的自我较量,每一篇文章,我都要花很久很久才能写完,有些文章写完后就自我推翻,觉得言而无物、毫无可读性。有些文章自信满满地投出去,却秒收一个拒稿信息,掩下心里的失落去问,为什么拒稿呢,能不能提一些修改意见,往往也收不到回信。
2
我很困惑,写作到底需不需要天赋?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里提到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一部“连个具体的构思都没有”、“不知道如何处理为佳,于是顺势投稿应征文学杂志的新人奖去”的作品,获得了当年《群像》杂志的新人奖。
而同样是写作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却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刻意练习,才能达到流利表达自己的程度。
也许就像村上春树自己说的一样,“人生真是不公平啊,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却无须努力便唾手可得。”
大概一流的作家是被上帝之手点中的,不是他们选择了写作,而是写作选择了他们。
那么不被认可的创作是否有价值?时光长河里那么多风流人物,他们发光如辰星,作品流芳百世,供后人惊叹欣赏。
庸人们的创作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创作是否就像软件运行的缓存数据,是多余的、浪费的,始终要被清理。
不敢想太深,继续想下去,一切都接近虚无,可是虚无过后,我仍然要面对这个触手可及的真实世界,感受手机屏幕的坚硬,感受沙发坐垫的柔软。
我仍然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接受生命之旅的喜悦与悲伤、真实与荒诞。在握不住的时间里,握住那些宝贵的人生体验与经历。
3
写下去,感受拒稿的苦涩,这也是一种人生体验。
既然选择了写作,就要付出时间和心力。或许有一天能得到认可呢?
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休闲娱乐,除了上班、带孩子,闲暇的时间,都用来构思文章、写文章。产量不高,但在不断琢磨的过程中,我觉得非常充实快乐。
这种快乐包含了两种满足感,一种是自我表达、自我追问继而自我更新的满足感,另一种是“我正在努力做赚钱的前期积累”的满足感。
当然,到现在为止,在写作上的收入还是“0”,但我已经慢慢走出了最初的慌张、焦躁。
因为写作,因为日复一日的头脑风暴,我对生活里的各种细节更敏锐了,写作像是一个去角质的过程,把我粗糙的内心,慢慢慢慢磨得柔软细腻。
时常要学习、分析其他写作者的思路,我慢慢从“咦,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变成了“哦,原来他这样想”。我打开了自己,对不同的三观不会再抱之以无话可说的嫌弃和抵触,而是尝试着接受矛盾与冲突,心境更加包容、开阔。
也像是多了一个“安全区”,现实世界风雨再大,只要我回到安全区里,就感到放松、舒坦。
4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这是意外之喜,比起“更好的自己”,最初的目的“写作赚钱”也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是的,我在世俗的世界里真正拥有了一个爱好,因此变得纯粹而坦然,不再急着要出什么样的成绩,而是各种风格的文章都写一些,多学习、多思考,用写作拓宽自己的人生边界。
就像电视剧里目的不纯的男二号,为了金钱接近女主角,却最终发现,爱才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更准确的说,爱对了人,就有了力量。
我也许只是一个“缓存数据”,又怎样呢?我已经拥有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了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