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是人生的常态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20-01-13 10:25 被阅读0次

今天送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对逝者家属而言,这是最不能接受的。但是,当残酷的事实发生时,不论是悲痛欲绝,还是呼天抢地,都无法唤醒上天的悲悯之心,更不可能博得上苍的同情。半年前的有说有笑,半年后的驾鹤西归,世事无常,苟活者回天乏力。一个生命的离开,一出大戏的谢幕。主角撒手人寰,留给观众的只有悲戚。

对生命的个体而言,从呱呱坠地走向一缕青烟,不论长与短,都有一个终点。人生就是居家、出门和回归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凡是具有生命气息者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演绎。至于全程经历生命、留下什么,不管是无意为之,还是刻意经营,当生命已息时,一切对自己来说都失去了意义。从本意上说,生与死正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界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

而从人类本体的角度审视,活着,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和追求的。但是,作为茫茫宇宙间渺小的存在,很多的心理期许一旦放置到大的时空场域中时,都很难遂其所愿。就活着含括的意涵看,有生物性的,以物质维系生命的存在是最基本的要求;更具有社会性的价值。人是社会性的群体生物。存活于世,除了要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更应该协调好社会与人生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而且思想情感与灵魂的分量占得更重。因为要活着,基本的物质需求要得到保障,所以追逐和攫取物质占据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作为社会性的生物,人更需要有精神的给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想情感和灵魂的生命体其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置身在由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组成的生存时空中,人类该如何权衡物质索取和精神经营的关系,取决于生命个体的眼界和胸襟。“不要为生活所累。”鲁迅之语,看似简单,实际蕴涵丰富的哲理。如果一个人被生活捆住手脚,禁锢住思想灵魂,他生活的天空就不会有太多的蓝天白云;“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所之语所强调的是人的思想的重要性。有了主体性的思考,就不至于沉溺于失去自我存在的生活状态之中,就懂得取舍,就能够处理好得与失、穷与达、贫与富的关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一幅经典的浮世绘。在浩浩荡荡的疾行大军中,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一路向西地狂奔,至于沿途美丽的风景对他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当即将到达山顶的石头再一次滚回山麓时,精疲力竭的你在“回首向来萧瑟处”时,很难表现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

初到海边捡拾贝壳,由于是第一次置身在奇异多彩的贝壳世界,每一枚贝壳对自己都释放出强大的诱惑力。如果舍不得放下一些、丢弃一些,最终只会抛尸海滩、葬身鱼腹。懂得取舍,不仅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会留下美好的念想在那里。有了这份回忆,生活和人生也就不会太黯然失色。人生攀爬的过程其实就是捡拾贝壳的过程。学会用减法经营生活和人生,就不至于过于负重前行。活着不易,带有普适性的人生感喟。其实,冷静思之,之所以不易,除了外在环境的逼仄,更多是源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不给自己的人生设定太多、太高的目标,也许生活就会变得从容些行走起来就会轻松些。

人,只是世间万物中极普通的生命存在。与自然的对话,看云卷云舒、观花开花谢的惬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自适,是一种本然的生命状态;与社会对话,谨记“名利,公器也,不可盛取之”的遗训,就不会被纷纷扰扰搅乱心智;与自己对话,时时以“久享尊名,不祥”和“慎独”检省自己,也就少去了太多患得患失之心。“留得生前身后名”,是普罗大众普世性的价值诉求。试想,即使名垂千古、彪炳史册对自己又意味着什么。再说,芸芸众生真正能够实现达到这样人生高标的又有几人呢。生活,是动态前行的过程,关涉更多的是物质的东西;人生,是精心经营的过程,需要的是艺术的眼光与情怀。精于技术的操控而疏于艺术的营造,生命的成色就会变成五颜六色,迷乱双眼。

来到这个充满绮幻色彩的世界,人从物质变成有知,从单纯变得复杂,由善良变得狡黠。当一张纯洁的白纸被涂抹成眼花缭乱的作品时,一趟单程的列车即将抵达终点。在行走的过程中,欣赏了什么,体验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当这些问题汇集在一起时,聚合而成的就是最终的归途。人生短短几十年,得和失是人生的常态。过往与现实、收获与失去是相生相伴的孪生。如果能够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过往与失去,换一种思维审视时,也许就少去了悲悲切切的落寞。对活着的人来说,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当与自己建立起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时,必然会有分分合合的发生。分,是一种告别,是一种失去;合,是一种相聚,是一种相守。没有永远的分,也不存在永远的合。如果能够把聚散与分合视为人生的常态,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惆怅与悲戚。

活着,是一种状态;死亡,也是一种状态。不同的存在形式,蕴涵着不同的意味。“如果能够充实快乐地打发属于自己的时光,你就会坦然地走向死亡。”要真正做到这些,需要的是智慧与情怀。生命的终点是死亡,这是每一个生命体必须要面对的。对活着的人来说,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当告别的钟声敲响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怖惧。既然告别是人生的必然,就应好好地经营好当下,珍惜现实中一切值得珍惜的人与物。“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靖节之语,启迪每一个活着的人。如果能够从中间读出自己的东西,有朝一日,托体童山阿时,兴许就会笑对一切。(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

相关文章

  • 分别是人生常态

    人生的旅途中遇到的所有人都是过客,总会离别总会渐行渐远,无论你是否想与它谱写一段故事。人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是孤独...

  • 离别是人生常态

    我看着你离去的背影突然松了口气,你终于离开我了,不用再受着我这自私的伤害,我的谬论,我的情绪。回到寝室云淡风轻的说...

  • 离别是人生常态

    都说不要在工作中交朋友,所以说因为工作认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真的很难得。我有一个认识两年的朋友,是在工作中认识的,...

  • 离别是人生的常态

    离别是人生的常态。长大的过程,就是与童年渐行渐远,每一步走向未来都是与过去告别。一代人的成长,求学,离开故乡,在另...

  • 告别是人生的常态

    今天送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对逝者家属而言,这是最不能接受的。但是,当残酷的事实发生时,不论是悲痛欲绝,还是呼天...

  • 离别是人生的常态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从出生到现在人就在不断和一些人或物或者熟悉的环境告别。离别让我们难过和感伤,也让我们成长和坚强。...

  • 什么是人生的常态

    有人说痛苦是人生的常态。 有人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有人说无常是人生的常态。 有人说离别是人生的常态。 有人说平淡...

  • 2019-06-27

    越长大就会发现告别是人生的常态

  • 离别是人生常态吗(3)

    03 我曾经做过一个很孩子气的决定。 在公司里玩的最好的伙伴离职了,而我选择和她一起离职,哪怕当时的我正处于上升阶...

  • 离别是人生常态吗(1)

    电影《阳光姐妹淘》中有一句话说:"有些人,他们赤脚在你生命中走过,眉眼带笑,不短暂,也不漫长。却足以让你体会幸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告别是人生的常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eg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