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乘16小时的飞机回到国内,我们在一周内完成了领证、见爸妈、参加青年论坛等几项大事。结束后,我留在娘家待一段时间,老席直接飞回美国。自大学之后,我就很少回家,加上本就是疏离的人(这点在对待家人方面也并没有太多不同),想乘着这段时间和家人培养点感情。在家待了两个月,感情顺利培养出来,不过更大程度上应该感谢爸妈能够无条件接受我早上睡到10点、不做饭不扫地、花爸妈的钱买好吃的和好穿的臭德行。看来,能在短时间内感情升温,某一方的无条件付出是必要条件。在家里的另一个巨大收获,是吃了一个月的中药、西药、加上往脸上涂抹了五六支药膏后,成功消灭了遍布月球表面的痘痘,这在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每晚准点去广场舞队伍报道,这段期间,深深迷恋上广场舞,深爱“谁”和“醉酒的蝴蝶”,希望有生之年能风光一把,跟着二姨参加“春晚下乡活动”。

两大任务完成,启程飞麦迪逊。我倒不是很在意奔波的劳累,只单纯心疼钱,老席每个月赚的那点钱都费在买机票上。上海飞成都,成都飞芝加哥,芝加哥开车到麦迪逊。这一路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成都吃了 正宗的兔头、兔腿和冰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吃到正宗中餐的遗憾。这次再来美国,至少也要待大半年以上了。美国的日子安逸但有点无聊,因为签证问题无法工作,所以,为了让自己在麦屯(这边的伙伴都称麦迪逊为麦屯,像东北的“屯子”)不至于抑郁,致力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平淡的生活里找到乐趣:比方说,阅读毫无实用价值的书籍、看二逼青年天马行空的原创视频、逛便宜的二手服装店、谈电子琴扰民、为金主老席作画、研究黑暗料理、去咖啡厅寻找二逼青年、一周一次出去开荤,这些单调无用的事情也让人充实又欢脱。想一想这过去的20多年,一直在不停地跑,有时候是被人甩着鞭子抽着跑,有时候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有时候跟着直觉跑,跑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够停一停喘一大口气,体验一下慢生活。

但有点遗憾的是,跑了这么多年的马拉松,并不清楚为什么选择这场进行参赛。回顾这随时光流逝的近20年,一座城跑到另一座城,事业未成、初心不在、人格轻度分裂的问题也没有解决,不禁有点慌张,是应该拍拍屁股立马奔跑起来,还是再给自己个大口喘气和思考的机会呢?
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也曾担心与社会脱节时间过长、技能不进则退、人际交往障碍、“长江后浪推前浪”,但也珍惜能够停下来感受友情、亲情和爱情的机会,能够去花点时间做一些一直想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学一些无用但是一直觉得很酷的技能,去尝试一些新的职业方向,去好好和自己和解。八个月之前,觉得不管是事业还是人生都已经到头了、封顶了、不可能有新的突破了,但这珍贵的八个月,让我希望自己仍能像22岁时那样,相信生命的可能性,愿意去拥抱未知的生活去冒险,不吝啬去付出、投入和尝试,仍然是个鲜活又年轻的生命。

后记:回想起刚来美国,北京带给我的焦虑还没有完全消除,整个人仍处在非常烦躁、冲动的状态,幸而老席的耐心和宽慰,加上徐老太和张大爷的支持,给了我坚持的动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着手开启职业“奥德赛”计划,期待对人生的一波波骚操作。感谢“金主老席”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期待一路相扶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