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强大的不是武力,不是财力,也不是权力,而是智力!
智力的高低决定了民族的存亡,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决定了个人的成败……
从本质上讲,柔性思维的修炼,就是高级思维的修炼!
柔性思维以动态逻辑为基础,具有多层次、多视角、多模式的思维特征,适用于处理应对动态性、复杂性、创造性问题和情境。
思维活动中的最大的弊端是,人们习惯于只用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大大束缚了人们的头脑,使思维日趋僵化,既没有深度也没有广度,扼杀了思维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天才们遇到问题时,先问自己:“有多少种方法认识这个问题?”“有多少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方法等”。
第一章 柔性思维导论
一、什么是柔性思维
(1)多视角的思维结构
问题-有利视角+有害视角+整体视角+局部视角。同时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思维视角越多,思维结构越复杂,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全面周密,保证了思维不会偏执一端。
这个多视角,是互补协调,互为正反,相互联系的视角。实际可以共存。
(2)多层次视角
刚性思维只是站在一个层次上去分析考察问题,那么柔性思维结构就是立体的。以经济全球化为例,刚性思维分析此问题只想到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而柔性思维会站在全球与地区,社会与个人,国家与企业,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等多个层次考虑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综合影响。一般来讲,柔性思维的结构层次越多,其思维空间也就越深广。
(3)多模式的思维结构
思维模式是一种头脑思维范式。是人们在长期思维活动中总结出的固定的有效的思维范式。比如发散思维模式、系统思维范式、艺术思维范式、数学思维范式。柔性思维表现为宏观微观多种思维范式的多样性,灵活组合。
二、古典柔性思维
从思维科学角度而言,人们的思维世界分为:常识、远见、宏观
常识世界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感知之内的思维世界;远见世界是指人类日常感知之外且有联系的思维世界;宏观世界是人类日常感知之外且无联系的思维世界。
一般人主要是靠双眼来认识世界,所以他们的思维世界是由各种常识构成,即“所见即所思”。这时,人们只对与他们相关的事情和利益感兴趣,只对发生在眼前的是非对错有准确的判断,而对于那些超出他们感知范围之外的事情和利益不感兴趣,对视觉看不见的因果关联无法辨认识别。
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空间决定了思维的高度!
早期柔性思维的灵光多闪现在那些超越了常识世界,竭力探索远见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人身上,这类人主要包括两部分,一类是在世俗社会中高高在上,统治众多人口,管理广大疆域的君主,官员们;一类是醉心于钻研某种技艺或学问,对生活层面以外的领域有强烈兴趣的普通人。前者由于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他们必定不以常人的眼光看问题,后者由于关注的焦点是形而上的东西,决定了他们思考的对象是抽象的事物。这两类人的共同点是不以视觉来指导思维,而是以思维来指导视觉,即“所思即所见”。
从理论上讲,古典柔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哲学思维
三、现代柔性思维
混沌思维:无序的、不确定的、不稳定的才是客观世界的主流,而那些有序的、确定的、稳定的只是特例或者被主观简化的结果。
系统思维:告诉人们如何从整体认知整体,改变了以往通过分解整体来认知整体的思维方式。
现代柔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混沌思维+哲学思维
第二章 柔性思维七大原理
一、无形视角
有形的是有限的,无形的是无限的 。寺庙里的一棵百年大树,常人看到的是枝繁叶茂,建筑师看到的是栋梁之材,历史学家看到的是文化古物,植物学家看到的是珍稀物种,文学家看到的是时光沧桑。不同人看同一事物会 产生不同的认知。这些认知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有形的认知,它源于肉眼视觉。一类是无形的认知,它源于思维“视觉”。而且有形的认知要远远少于无形的认知。
无形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有形的价值。肉眼视觉看到的东西在价值上要远远低于思维“视觉”所看到的东西。肉眼能看到金钱,但看不到赚钱的方法;肉眼能看到故事,但看不到故事背后的道理;肉眼能看到现象,但看不到现象深层的本质。要看到后者,必须凭借思维“视觉”的功能,可以说如果丧失了思维“视觉”,人类与其他低等动物在智力上没什么区别。
低等动物之所以无法超越自然环境的束缚,是因为它们的生存空间只能是目光所及的范围之内,超出了这个视觉范围的世界是它们无法感知和理解的。同样的道理,在人类社会中,那些天才之所以拥有超凡的智慧,是因为它们的思维“视觉”要远远超越常人。客观来讲, 绝大多数常人看问题,关注世界90%是靠肉眼视觉,10%是靠思维视觉。而柔性思维所要求的看问题、关注世界的方法正好相反,90%是靠思维“视觉”,10%是靠肉眼视觉。所以,惯于柔性思维的人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世界,能创造常人无法想象的东西,能领悟常人无法感知的世界。
学习和掌握无形视角的目的是锻炼我们的思维“视觉”,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巨大的障碍,这就是人们的肉眼视觉习惯,无论是鱼人还是与事打交道,肉眼的强大影响力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人们的头脑。
二、动态逻辑
形式逻辑:事物非黑即白,不能同时又黑又白,否则就是不合逻辑的。一般情况下,我们称形式逻辑是静态逻辑,是刚性思维的基础,是一维逻辑。而柔性思维是动态逻辑,是二维或三维以上的多维逻辑法则。以一维逻辑法则为核心的形式逻辑往往不能满足人们复杂思考的需要,这就像用英文造词的法则可以组合字母,但用来指导造句则行不通。用来指导造句的语法可以组合单词,但用来指导写文章则行不通。如果说字母是零维,那么单词就是一维,语句是二维,文章是三维。不同的维度需要有不同的逻辑法则,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柔性思维是一种复杂性思维方式,它关注的领域不是简单的概念、判断、推理的真假对错,而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更复杂的思维世界。柔性思维尊重每一维度上的静态逻辑,但又不拘泥与一维逻辑的限制,灵活地跳跃于不同的思维维度之间,所以能激发出各种奇思妙想,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三、混沌法则
混沌是正常的,有序的是特殊的;混沌的是高级的,有序的是低级的;混沌的是美的,有序的是丑的;有序,是智慧的童年;混沌,才能让智慧走向成熟!简单的系统能产生复杂的行为,复杂的系统遵循简单的规则。混沌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柔性思维选择剖析系统的构成要素,达到以简驭繁。这就像一个罪犯不管多么狡猾,如何多变,其行为始终受控于两个基本要素:个人思维模式和现实环境条件。
四、系统结构
系统在不同领域中表现出结构上的相似性或同构性。松散的汽车零件,只有按照“汽车结构”组织起来才能实现汽车的功能,如果是组装错误的话,汽车是无法正常运行的。企业的人、财、物不变,但按照不同的管理机制进行组合,企业的经营效率会有天壤之别。系统思维引导人们从局部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在柔性思维理论看来,系统思考的艺术就是能够看清复杂而微妙的结构,其中既包括静态的组织结构,也包括动态的流程结构。其高妙之处在于当其他人只看到片片断断的时间而被迫不断作出反应之际,我已然洞察全貌,并掌握其中关键。
(1)系统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2)系统要素不变而结构改变,系统会发生改变。
五、多元智慧
在单一思维模式束缚下,头脑往往是刚性的,不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这样的头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还可能有一定的灵活度,但一旦思考的问题超出了熟悉的专业领域,或者熟悉的方法无法奏效时,单一思维模式的头脑往往就会显得格外僵化呆板,智力甚至不如普通人。知识是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智慧也靠吸取前人的知识而成长。学习和继承前人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知识,某种程度上无形塑造了一个人的智慧,使之固化,模式化。比如艺术圈唯“美”,数学家唯“数”,军事家唯“谋”,商业家唯“利”,政治家唯“权”,宗教家唯“神”,教育家唯“知”,历史学家唯“古”,发明家唯“创”。被知识固化的头脑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有大智慧的人不会让自己的头脑像器皿一样被定型固化。许多人一生都意识不到思维定式的存在。
智慧修炼的道路是艰难而漫长的,也无法量化,这一切只能靠个人去探索领悟就像沙里淘金一样,为了得到珍惜的一克黄金,你也许要筛淘一吨的沙粒。但也无须对此沮丧,很多时候追求智慧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那种天天成长的感觉,日日顿悟的喜悦要比达到终极目标更加美妙。
(1)知识面越广泛,头脑的智慧模式越多元化。
(2)多元智慧模式的转换速度越快,头脑的灵活度越高。
六、高智概念
(1)头脑中的概念是活化的,即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转换;
(2)头脑中的概念是多维的,即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解读,蕴含丰富的内涵。
比如方法这个概念,可以拓展为:
看得见的方法/看不见的方法
直接的方法/间接的方法
外部的方法/内部的方法
物质的方法/精神的方法
眼前的方法/长远的方法
表层的方法/深层的方法
形象的方法/抽象的方法
七、全脑思考
左右脑协同思考
第三章 柔性思维十项法则
一、节制本能法则
节制本能,是一个人走向智慧的第一步,也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走向智慧的第一步。节制本能是高智生命才具有的特征,无论是高贵的人还是低等动物,都有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些本能根植于生命的肉体和灵魂之中,早在基因编码时就已经被造物主设定。如果生命无法摆脱预设的本能束缚,那么这种生命不过是大自然棋盘上一粒蒙昧无知的棋子,只能按照预定的运动轨道生息繁衍,周转轮回。
如果人类无法节制对那些长着獠牙利齿的凶猛动物的恐惧,就不敢主动抵抗猎杀他们,那么今天的人类也许还是会像猴子一样是豺狼虎豹的食物。
在柔性思维看来,任何本能都属于需要节制的范畴:
(1)节制“恶”的本能
(2)节制“善”的本能
(3)节制“度”的本能
在这三种节制类型中,对“恶"的本能进行节制人们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个人对贪婪的节制对懒惰的节制;企业对铺张浪费的节制,对机构膨胀的节制;社会对不公平不公正的节制,对贫富两极分化的节制等等。但如果谈到对“善”的本能也需要节制,许多人可能会感到迷惑,像善良、诚实、关心、勤奋等善的品质也需要节制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柔性思维看来,“善”的本能如果不能因形势情境不同而节制变化,那么这种本能就会造成不智的行为或结果,比如善良变成软弱,诚实变成迂腐,关心变成溺爱,勤奋变成庸碌等。
需要特别指出一点节制本能与中庸之道不是一回事,中庸之道讲的是行为处事要恰到好处不要过犹不及。节制本能讲的是对我们固有的本能要警醒,要节制,因为人最难觉察的就是自己的本能或一些已经变成本能的习惯,人们往往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其实任何人都是种种无形本能或习惯的奴隶只是不自觉而已。
节制本能中最广泛也最难把握的是对“度”的本能进行节制,这里所说的度”是指限度,饥饿疲劳是—种度,思维理念是一种度,消费习惯是一种度,自然规律是一种度,常规常识是—种度,传统习俗是—种度,机器负荷是—种度,法律制度是—种度,管理规范是—种度,权威理论是—种度,战争模式是—种度,成功经验是一种度……度,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肉体和灵魂之中,也存在于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久而久之它们就演化为各种本能,如人的本能、企业的本能、国家的本能、社会的本能等等。这些度在无形中划定了思维或行为的极限,制约人们的潜能更进一步发挥。节制“度”的本能就是要对这些“度”或者破坏,或者超越,或者控制为我所用。柔性思维认为:人应当发挥主人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度”的主人而不是做本能的奴隶,一个受制于种种限度束缚的头脑是刚性的、僵化的。
另外节制本能法则中所讲“节制”二字不仅有“收敛”的意思,还有“放纵”的意思,至于具体情况下是“收”还是“放”并无一定之规,总之不以“旧度”设限为佳。比如我们可以离经叛道天之常理,也可刻苦自律人之常情节制本能是进入柔性思维殿堂的第一扇大门,领悟该法则就会明白,假如强大的不能节制强大,勇敢的不能节制勇敢,懦弱的不能节制懦弱,贪婪的不能节制贪婪,残暴的不能节制残暴,诚实的不能节制诚实,勤奋的不能节制勤奋,懒惰的不能节制懒惰,聪明的不能节制聪明,愚钝的不能节制愚钝,权力的不能节制权力,真理的不能节制真理,科学的不能节制科学,正确的不能节制正确,正义的不能节制正义,理性的不能节制理性,感性的不能节制感性,正的不能节制正反的不能节制反……那么,它们都是不智的!节制本能法则的终极意义在于让自己成为少数,脱离大众的本能轨迹,这是智慧的根本,也是成功之道!
二、赢者务虚法则
人类走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创新时代,如果研究归纳一下社会发展进步的轨迹,我们就会发现一条成功者规律-赢者务虚。
在农业时代,控制土地,人口资源者赢;在工业时代,控制石油,技术资源着赢;在信息时代,控制知识、信息资源着赢;在创新时代,控制智慧,创意资源着赢。在历史的宏观尺度下,我们可以看到时代越是发展进步,赢着所控制资源的“虚”成分越大,“实”成分越小。在每一次时代大变革,大转折时期,唯有那些能看破“虚”比“实”更重要的人,才会放手旧资源,认清大趋势的变化,抢先抓住新资源,成为后来居上的成功者。
(1)有形的是有限的,无形的是无限的
(2)无形的比有形的价值更大
(3)无形的比有形的层次更高
(4)无形的比有形的更接近本质
(5)无形的是主要的,有形的是次要的
三、发散思考法则
柔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灵活性,而灵活性的本源是发散思考。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收敛思考训练为主,学生进入学校后大量的思维训练都是与记忆有关的,需要动脑的问题也多数有详尽精确的前提条件,有固定统一的标准答案。经过二十多年这种思维模式的教育和训练,学生的头脑会渐渐由跳跃的发散思维模式变为稳定的收敛思维模式。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像个“句号”。知识的传授和继承先天就存在着抑制思考的因子。爱因斯坦在回顾他的在校经历时,曾深恶痛绝地说:“在我通过最后的考试后,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丧失了兴趣,现代的教育除了需要鼓励外,还需要自由”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思维的标准化,统一化是广泛交流的基础,其重要性如同统一度量衡的伟大价值一样,没有标准化,统一化就不可能将思维各异的头脑联系起来,实现思维交流的高效率。所以,教育必然抑制不合理的思维发散,使之规范严谨,否则新生个体无法与整体进行有效的思维交流。学生进入学校后,无论是学习前人的知识,还是思考今天的问题,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不断修正学生头脑中的漫枝散叶,让他们的思考变得整齐划―不要离经叛道,异想天开。这种训练在让学生的头脑变得逻辑周密,思维有序的同时,也无形中束缚了思维跳跃发散的天性,使头脑趋于机械僵化。
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矛盾不仅存在于思维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真正能将两者有机巧妙地统一起来的通常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时候,人们总是习惯偏执一端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处理复杂性,知识教育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即是一显著例子。收敛思考的逻辑基础是一因一果、多因一果,它的思维模式是最后趋于封闭的一点。而发散思考的逻辑基础是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它的模式是最后趋于开放的多点。在学院教育中,无论是知识的记忆,还是数学的运算99%的内容都属于收敛思考模式的训练,而在工作生活中,人们遇到的问题反倒是99%属于一因多果、多因多果,需要用发散思考模式来分析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养成的收敛思考定势就会严重束缚头脑的灵活性,使人们把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型问题错误地处理成一因一果、多因一果型问题,最后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却茫然不知所“错”。
柔性思维强调发散思考法则的目的在于矫正传统教育所造成的思维收敛固化的弊端,使思维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平衡协调。一般来讲,柔性思维理论的发散思考法则是这样界定:
(1)多因果发散
在思维活动中,一因一果是特例,多因多果是常态,因此思考问题要注意发散因果,或者由一因发散多果,由一果发散多因;或者由多因发散多果,由多果发散多因。这种思维模式相对而言更复杂,思维运动量更大,对思维技巧的要求也更高。
(2)多元化发散
在思维活动中,视多元化为美的、合理的,视一元化为丑的、不合理的。比如,在设计方案时,要多考虑几个差异性比较大的方案,甚至欢迎鼓励提出相反意见的方案。即使正确的方案只有一个,或者最终执行的方案只能是一个,但如果不能从多元化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我们就不能在发散中辨伪识真,就没有多个方案可供比较优劣。
(3)多维度发散
在思维活动中,要养成多视角看问题的习惯,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能不能解决问题,许多时候都是与我们对问题的观察分析角度密切相关的。从正面看无法解决的问题,从反面看也许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从有利的角度看是好的选择,从不害的角度去看也许是一个陷阱。在思考之初,没有人事先就知道哪个角度是正确的,所以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从多个角度同时去观察问题在比较中找到正确的分析思路。没有经过收敛思考训练的头脑,就如同没有目标的风帆,总是盲目在海上飘荡始终找不到停泊的港湾。而没有经过发散思考训练的头脑,就如同离不开铁轨的火车,虽然速度风驰电掣,但所能活动的空间被限制在两点一线之间。刚性思维习惯于收敛思考,而要想更上一层楼达到柔性思维的境界,就必须强化发散思考的训练,在规范性的基础上重新锻造出灵活性。
四、逆向反成法则
反面选择易于成功,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面的成功与反面的成功。如果我们不是从善与恶、对与错定义正反,而是从中性的外与内、显与潜来定义正反,那么我们会发现外部的成功可能不如内部的成功大,显层的成功可能不如潜层的大。常人看不到这一点,往往趋向于追逐外部的成功、显层的成功,结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而聪明人反其道而行之,不为蝇头小利所诱惑,舍此取彼获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成功。
(1)目标逆反
目标逆反不等于自找失败,而是找到一种更高级的成功,不同于大众选择,不为大众所知的目标。目标逆反思考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重新审视目标选择的正确与否,超越旧目标对思维的束缚。
(2)方法逆反
众人以动制动,我以静制动;众人墨守成规,我求新求异;众人竞争取胜,其合作共赢。
(3)规则逆反
规则是终极的大方法,它简单至极,无形至极,故不为局内人察觉,仿佛它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毋庸置疑的。所谓规则逆反就是打破旧规则,建立新规则,重新构建新的格局。
五、兼顾两难法则
兼顾两难是选择第三条路,既追求高目标,又满足高难度。任何思维活动都是客观与主观互动的结果,如果两极分割的确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主观也无能为力。但从客观本质来看,任何一极的产生和消亡必然依赖另一极,两极之间既存在对立关系,必然同时存在着统一关系和转化联系。要做到兼顾两难,就爱要把思维视角集中在后两种联系上, 它们才是真正解决两极对立问题的关键。要想洞察到它们的存在,并利用它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就要靠主观的深度思考,所以能不能兼顾两难取决于内而不是取决于外,修炼头脑智慧才是问题的终极解决办法。割裂两极的思维模式是低层次的、低效的,兼顾两年的思维模式是高层次的、高效的。
(1)多维错位
在一维空间里,利与害是对立分离的两极,但在多维空间里利与害可能是重叠的一点。比如,从有形看是有利的,从无形看是有害的;从直接看是有利的,从间接看是有害的;从物质看是有利的,从精神看是有害的等。
(2)破局整合
在微观看两极是对立的,但在宏观看,两极是一体的。破局整合就是跳出局外,站在更高的层次,从大局,全局看问题。一般情况下,就是要将更多的新元素引入视野范围,通过新元素将对立要素粘接整合在一起。比如,报纸销售,报社希望发行量越大,价格越高越好,消费者希望报纸内容越多,价格越便宜越好。对立的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但引入第三方广告商家后,矛盾解决。
(3)阴极生阳
当对立两极不可调和时,那就干脆舍一极去强化另一极,促使之达到极致,这样被舍弃的一极突然又会死灰复燃,重获新生。
六、以简驭繁
(1)简单为美
(2)简单为高
(3)简单为好
螺旋法则是宇宙中最简单的普适性规律,植物是呈螺旋状生长的;在人体内,基因链呈螺旋状排列的。在繁与简里,也能看到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螺旋运动轨迹。
七、模糊智慧
相对于少数精确特例而言,模糊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才是一种常态。
八、创造创新法则
创造是一种跳跃性的思维质变,创新是指一种连续性的思维量变。
九、转园转换法则
(1)目标转换。如,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2)本质转换。如,以利为害,化害为利
(3)形式转换。如,虚张声势,以假隐真
(4)轨迹转换。如,以退为进,迂回运动
(5)功能转换。如,把铅笔当尺子,支撑物
(6)条件转换。如,数学中的等式变换,XY代替
(7)视角转换。如,由微观视角转换为宏观视角
(8)规则转换。如,现货贷款转为超前消费分期付款
(9)方法转换。如,员工激励由物质改为精神
(10)环境转换。如,战争中由平原作战改为山地作战,扬长避短
转换之妙在于,寻找事物内在的转化联系,然后或等值,或等同,或等效,或等项自由变换,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十、自组织性法则
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可以自动地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无需外力的控制,也无需有意识的规划。无序和随机性是系统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益成分。
(1)设立规则
(2)增加随机性
(3)引入混沌因子
网友评论
无形建立在有形之上,需用肉眼观有形,从思维中寻找联系,从无形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