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星期四 晴
今天去了趟燕郊,正常一个多小时车程,硬是开了两个半。头一次在北京坐那么长时间的大巴车,感觉有点奇怪。
从我过往的经历里,我对大巴车是有恐惧的。复读那一年上荆州,大学那么多年上武汉坐火车,每次都是这种大巴车,短则三个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我现在坐火车的毛病就是那几年落下了,但凡坐超过5小时车程的密闭的交通工具,就会肚子胀气,十分不舒服。今天的主角其实是另一个交通工具,面包车。
是的,回北京坐的是面包车。再想想面包车这个名字,我是无办法跟面包这个食物联想到一块儿,可能都是平民低价之意。那些年,我坐过的面包车的记忆可就有趣的多了。主要是初中三年,村里的小伙伴们,坐熟悉的面包车师傅们的车,边聊天边走。
让我比较吃惊的是,十几年过去了,间隔老家一千多公里,面包车的某些特性,没有什么改变。让我只觉得一阵亲切。
1.面包车师傅,总是喜欢边开车边放点歌听哈。大巴车有些是放电影,小车是听广播,对比起来面包车仍是最接地气。当年坐老伍的车的时候,还用的是磁带,记得那些年听的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有没有那么一首歌》,恍然如梦。
2.老师傅们吆喝的惯用语,以及骗人上车的惯用语。骗人上车的从来就是,“一上车就走,就差最后一个了”。吆喝就是从,“城关城关的”,变成“北京北京的”,老师傅,一招吃遍天下。
3.第三种可能不太常见,但昨天也是碰上了,面包车小本经营,配不上售票员,所以经常是,边开车边收车票。当然开车安全第一,所以是让后座的把车钱往前传。十几年过去了,面包车两边贴上了微信扫款码,时代在进步。昨天也有用现金的,那就如旧历传递。老师傅们一切习以为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