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熵

今天的读的道德经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和“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这也正呼应了第二章里的“有无相生”,“有”对应了使用价值,而“无”则对应了内在价值,同样这也是“实”和“虚”的关系,事物因“实”而存在,因“虚”而彰显价值。,实外显,虚内敛,前者是前提而后者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里就不得不说下潜意识或内心精神力量的强大,比如,道和德都是无形而虚空的存在,它无影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我们,而一个人的修养则只有在“掏空”自己的内心,让心回归清净、无我、真我的状态时才能做到真正的“无”,在无我忘我中投入的做事,才能更容易出现心流的状态,也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我们看待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无”为本,以“有”为末,崇本而举末,“有”虽赖于无的作用,但“无”如果没有“有”,其内在也无法得以发挥。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能偏颇任何一方。
道理说起来很容易,但想真正做到就没那么简单了。而有些方法可供我们去尝试:譬如反观自省。
自省的过程是一个让内心沉静、净化回归自我本真的过程,只有自省,才会有自知之明,孔子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求诸于自己的内心,而曾参的“吾日三省吾身”,则是通过自省修得道德和强大的内心力量,从而达到“日新”的追求和境界。
与自省密切相关的是慎独,慎独是一种内外统一,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人生姿态,彰显的是一个人的自我观照和内在修养。例如三国时期的刘备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严格自律,清代叶存心的“不畏人知畏己知”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