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有了解了屈光不正是近视,远视,散光的统称,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屈光不正中的近视。相对其他的屈光不正,近视是大家所接触最多的。近视是因为人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前。即远点移近的一种屈光状态。
大部分家长都能理解近视是看远看不清楚的状态,所以典型的近视表现为视远模糊视近清楚,但近视达到一定的高度,视近也会视力低下,所以我们在检查视力时,如果远视力和近视力都比较低。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高度近视。如果远视力低于近视力,患者若是孩子的情况下应该近视发生的时间还不太长,或者是近视度数还不是很高。
在近视的发展过程中,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是否是假性近视,每次给孩子做完检查,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孩子是不是假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就松一口气,觉得还有救。那怎么来区分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呢?我也遇到过一些孩子,一来检查视力的确只能看到0.4,0.5.电脑验光也显示近视有100度了,然后配镜100度能看到1.0视力表。但散瞳验光孩子并没有屈光度,而且散瞳后视力到了1.0;所以前面电脑验光插片验光的度数是假性近视。主要是因为孩子调节紧张所导致的视力模糊。但如果孩子散瞳后还是有100度近视,那证明这个孩子就是有100度的真性近视。所以检查非常关键,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看不清黑板,就直接带孩子去眼镜店配镜是不科学的。
近视是如何形成的?有些家长会和我说,我们家孩子很少看电视,怎么也近视了。近视的病因有大概五个方面。首先前面我们也有讲的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展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父母双方都患有高度近视,认为遗传的机率有达95%以上,而另一单方出现高度近视,认为可遗传的机率大约占50%。
人眼遗传具有以下的特点: 不同的屈光状态有不同的遗传性:如远视眼及散光遗传性表现明显,而近视眼的形成与发展所受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另外人眼各部分有不同的遗传性: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晶状体后表面曲率遗传性大,而晶状体的厚度以及前表面曲率与遗传关系不大。第二个近视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在成长过程中,近视眼受环境的影响概率远远超过了根据各屈光成分可能所导致的概率。教育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近距离的工作与近视有显著相关性。视疲劳是引起近视的最大因素。另外营养方面也是会影响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多糖的饮食会刺激近视的增长。体质也有很大的关系。体质弱的孩子,比如挑食的孩子,发生近视的机率比体质好的孩子要高。另外其他的一些多因子因素。
对于近视,说得比较多的是按近视的程度,三百度以内的为低度近视,这一类近视患者基本看远戴镜,看近视力还正常,而且到老年看远视力会有所改善,刚好近视的度数和老花的度数会相互中和一些。三百度到六百度为中度近视,看远看近都模糊。那600度以上到1000度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就要注意眼底问题,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而导致失明占眼睛失明比例中第二。从近视的程度我们看出,近视不是一尘不变的。他是从低度近视到中度近视然后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所以当孩子近视以后,不是就放任孩子的屈光度增长。一般在发育期,孩子的身高在发育,那么他的眼睛也会跟着发育,近视度数也是相应在增加。有研究称孩子每增高10厘米,孩子的眼轴就要长1毫米,而眼轴长1毫米,近视增长300度。近视控制屈光度的增长才是近视防控的首要任务。
说到眼轴,指的就是我们说的真性近视,真性近视也是指轴性近视。前不久看到一个在于说真性近视医生和家长发誓的视频,就是因为检查孩子眼轴已经24.70毫米,家长一直不愿意相信孩子是真性近视。这个检查眼轴长度,也能评估孩子是否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因为在我们成年人正常的眼轴长度是24毫米。未成年人的眼轴大于这个值,那肯定是近视了。在检查眼轴时,如果确诊为近视,是在检查眼睛其他成分是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比如角膜曲率等。
和轴性近视相对于的是屈光性近视。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是由于眼各屈光成分异常或各成分间组合异常,而使平行光线入眼经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前。形成屈光性近视。一般因为角膜 曲率的问题而产生的为曲率性近视。
发生近视后首先根据他的近视程度进行验光配镜是解决近视的第一个方法,另外如果是青少年发生近视,还要看看近视后视功能的问题是否异常,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在青少年时期非常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