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同事聊天,突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于:思维的敏捷性不够,且应对能力不足。
在遇到事情时能够明白,可是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或者处理,会纠结。
有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
1.掌握信息的全面性不够。针对此情况,需要多关心和留意,加强观察的目的性。
2.思考的深度不够,缺乏思考框架。所谓思考框架,就是把情况进行细分,针对细分情况分别应对,找到最优解和做好最坏的打算。
3.语言的组织方面,需要慢慢说。说的同时注意措辞。
在遇到问题时,把上述内容短时间内思考清楚,很多问题都能自己解决。难怪提问也是需要学习的,提炼一个好问题也是需要付出精力的。
多说话,这样才能增强元认知。
实战演练:昨天班上有家长询问是不是有甲流幼儿,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情况1:回答有,并解释情况。容易引起家长的不信任。
情况2:回答有,家长认可解释。
情况3:回答没有,涉嫌瞒报,自己找锅。
情况4:回答没有,引发信任危机。
家长们之间是有人际关系的,一个信息在群体中传达开来,容易引起各种状况。所以这也算是一个公关。家长对于传染病的恐慌,对于职能部门的信任度,都是影响问题处理的关键点。处理情绪,处理公众的情绪,如何解读事件,如何表达来解读,都是需要关注的环节。
因为前面有过甲流的事情,所以自己的神经现在变得有些敏感。这次疱疹性咽颊炎也是流行性疾病,疾病的传播具有隐藏性,作为老师的我是没有能力检测孩子是否携带了病毒入园的,家长所有的不理解或情绪却只会向老师发泄。看清楚这一点也就释然了。毕竟孩子不仅在幼儿园接触人,幼儿园外的人际关系,接触人的情况是不可控的,问题不一定是出在幼儿园。所以很多都是命运的安排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