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陀在世时,他和弟子是如何乞食的?

佛陀在世时,他和弟子是如何乞食的?

作者: 释续祥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3:20 被阅读106次
农夫把稻谷撒向一片片土地,僧人把智慧播入一寸寸心田,相比之下后者要比前者更难,也因此更为尊贵。

佛在世时,佛及弟子都是以乞自活,每日清晨与中午出门乞食。

佛及弟子弘化的地方总能见到一群群搭衣持钵步履安详的僧人四处乞食游化,只有在夏季降雨频繁道路泥泞时,才会停止乞食,到精舍或固定的一处结夏安居。

对僧人而言,“乞食”除了能滋养身心,还有更为殊胜的含义——僧伽别名乞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民”——上于佛菩萨乞妙法以资慧命;下于万民乞衣食以种福田。

就乞食于民而言,从自利的角度来说,可以降服僧人们内心的骄慢。

据《佛陀传》记载,释尊曾经这样教导刚出家的比丘:

行乞的生活
比丘们,出家行乞的生活,是一切生活中的下端生活。可是,比丘们,善人们肯进入于这种生活,是因为它,有卓越意义!
那并不是出自于王的强迫,贼人的强迫,或因为负债,因为畏怖,因为生计困苦。我们是沉沦于生、老、病、死、愁、悲、忧、恼里头的,是沉沦于苦中,而为苦所包围,我们是为灭尽那些苦的积聚,才到这里来。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中,转女身菩萨也就为何乞食的问题向须菩提尊者做过类似的解释:
无量众生以封邑、钱财、国位、自在而生放逸, 憍慢贡高。见如来乞食生如是念:舍转轮王位出家成道,舍于憍慢从贫下贱而行乞食,我等亦应调伏憍慢贡高之心。
如是见已。发于无上正真道心。见是义故如来乞食……

从利他的角度讲,借着乞食因缘与居士接触,给予布施种福田、说法的机会。

阿含经中的很多弘化故事就是在佛及弟子外出乞食应供时发生的,如摩登伽施咒、舍利弗出家等,所以僧人的乞食行为与乞丐不同,僧人乞食的同时也是在和众生结法缘,因而宋明以降,中国人就用“化缘”一词代替乞食。

而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有两位尊者乞食的观念南辕北辙,他们就是苦行第一的迦叶和解空第一的须菩提。

他们的区别是迦叶尊者专门乞贫,须菩提尊者专门乞富。

迦叶尊者认为富人的福报深厚,再培福报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穷人本身就福薄德浅,如果再不赶紧培福,将来一定会轮转恶道受无量苦。

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迦叶尊者随佛听法,有一天中午出去乞食,遇到一位乞丐婆婆,老婆婆穷苦伶仃,无家可归,躺在小茅屋里等死,身无余物,只有一个破碗和一点米汤。

迦叶尊者见到此景悲悯之情油然而生,他就向婆婆说到:我是依止佛陀修行的沙门,请求你的布施。

老婆婆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我只有这一点点发馊的米汤,是在是有心无力啊。

迦叶说,只要你有心布施,就不是穷人。你看那些有钱却舍不得布施的,才是真正的穷人。

老婆婆闻言发欢喜心,把半罐散发着酸臭的米汤,缓缓倒入了大迦叶的托钵中。

迦叶尊者面无波澜意端起瓦钵一饮而尽,老婆婆欢喜无比,命终后因供养阿罗汉的殊胜功德在安乐中往生天际转生为天人。

迦叶尊者乞贫为了给穷人种福田容易理解,须菩提尊者专门乞富就很容易被误会。

其实须菩提尊者绝非嫌贫爱富之人,他和迦叶尊者出家前都是豪门大姓,如果是为了贪图享受就不必出家。

据说须菩提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的忧心,所以很快的请相师回来卜卦。

相师卜卦后说:“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金银宝物再次他降生时隐于虚空,这象征着他将来能善趣空义,心无所住!”

尊者出家之后果然成为佛弟子中的解空第一。

经书对阿罗汉圣者的境界有一种描述: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

迦叶尊者如此,须菩提尊者亦然。

他早已斩断了贪爱的铁索,摆脱了分别的割裂,之所以乞富不乞贫主要有两重考虑:

1、贫苦的人家,自己生活都难以维持,有时是心有余,但实在是无力布施,即使是有一点食物,尊者也不想增加他们的负担。

2、富人今生若不努力修善培福,乐报享尽之后苦报就会接踵而至,必须有人为他们接续善根。

两位尊者的分歧其实并不在表面上贫富的分别,而在于对众生因缘的观待不同,因此慈悲之对象有异。他们两位因为意见不同彼此交流过,但却始终无法说服对方。

佛陀知道后分别呵斥了他们,并教诫不能拣择贫富、净秽,要依次乞食,贫富均等,方能广结善缘利益无穷。

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楞严经》

可这并不代表佛陀完全不认可二位尊者的慈悲用心,很可能只是害怕后学的比丘以此为例,妄生分别妨废道业。

后来僧团在乞食法的执行上还出过一些问题,佛陀就制定了不著于味,不轻众生,不择贫富,平等一心次第而乞的乞食法,佛陀灭度后一直为后世的佛弟子所遵行,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很多原始佛教的国家中见到这番乞食的景象。

■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相关文章

  • 佛陀在世时,他和弟子是如何乞食的?

    农夫把稻谷撒向一片片土地,僧人把智慧播入一寸寸心田,相比之下后者要比前者更难,也因此更为尊贵。 佛在世时,佛及弟子...

  • 佛的教言

    佛陀与弟子们入舍卫城乞食,正好遇见怀恨佛陀的人,于是这个人立即大声和街上的行人谈论许多有关佛陀的恶行。其中一位弟子...

  • 生命,只存在当下

    一天,佛陀看到弟子们乞食归来,便问弟子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弟子双手合十恭声道“为了滋养...

  • 人生有多长?佛陀用这种方式教导弟子 适合各领域

    人生有多长?佛陀用这种方式教导弟子 适合各领域 一天,佛陀等弟子们乞食归来时,问:“弟子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

  • 人生只在呼吸间

    人生只在呼吸间 某日,佛陀等弟子们乞食归来时,问他们道:“弟子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

  • 2021.4.4《楞严经》读书会第二期

    主讲法师:永本法师 本期学习中,对佛陀教育须菩提和大伽叶应该如何正确的乞食,很有感触,两位声闻大弟子也都是...

  • 佛陀和弟子僧众们为什么托钵乞食?

    佛陀夜睹明星,证悟大道,创立佛教教团。带领弟子僧众们托钵乞食。对于这一行为,许多中国人深感难以理解——佛陀和僧人们...

  • 佛教故事 ‖ 生命在呼吸之间

    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天,佛陀等弟子们乞食归来时,问道:“你们说说,你们天天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 ...

  • 摩诃迦叶 30

    当佛陀在世时,那英才焕发的舍利弗和目犍连二大弟子,在教团中内外活动,做着佛陀的股肱时,大迦叶是默默的修道,就是有一...

  • 日记

    今天看了佛陀传,讲到佛陀在一个贫穷的里乞食,遇到一些小童在污泥路上嬉戏,他们看到佛陀和比丘行近时,一个小童说佛陀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在世时,他和弟子是如何乞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bv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