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大年初一,都有很多人都发了或者收到新年祝福信息,随着时代的发展,祝福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了起来。
我们往往在各种节日收到这么些的群发祝福,每每收到,我都会做到及时回复,因为群发也是需要时间,也是一份心意。
所以无论有多少的群发祝福,只要不是在忙碌,都会尽量回复;即便在忙时,也会在,忙完之后回个信息解释一下刚才在忙。
我有这么一个习惯,手机静音,而且有红点强迫症,每每有红点都想去点掉它。即便呼吸灯亮着,看到了也会习惯性的看了看手机有没有信息,把通知栏的信息都去掉。
所以即便手机静音了我也能及时的回复。
及时回复,与我而言是一种习惯。
看到微信信息上有红色的数字,都想方设法的把它祛除。看到微信“发现”栏有红点,点掉。可能这就是强迫症吧。
有人说:有两种人是最讨厌的,一种是不顾对方正在忙正事,一直喋喋不休的发微信,即便已经回复说正在忙还满脸委屈的说“好吧”,甚至之后还继续说;另一种就是发一句“在吗”你回复了,然后他消失,过了很久又发一句“在吗”你又回复了,然后又消失,陷入死循环的那种。
还有终极版本的。
没拉黑算是最后的仁慈了;能抽出时间回复,是对自己习惯的遵守了。
收到请回复,自从上了大学之后便频繁出现。无论是社团活动、班级通知、老师通知,都少不了这么一句话:收到请回复。
我很喜欢那种秒回信息的人,因为跟他们聊天会很舒服,该说的事情一下子就能说完。
收到信息能及时回复,这是一种习惯,不用立即,只要有回复,就能得到别人同样的尊重。因为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空闲时间拿着手机。
然而最难受的是,微信上聊着聊着突然不见,转头却看见他在发朋友圈,然后消失。如果不想搭理或是讨厌,其实尽可以选择一个否定的答复,都比这种漠视的态度要好。
一次两次,两次三次,会消耗一个人的耐心,既然你毫不在意,我也可以漠不关心!
偶尔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意念回复。当时在忙,又一边跟着好友在聊天,实在忙不过来,看到了信息,想好了怎么回复,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大脑潜意识的以为自己已经回复过了。
直到,晚上打游戏时,朋友无意间问我为什么聊着聊着突然不见了。我当时是十脸懵逼呀,我明明已经回了呀,切出去一看,哦豁完蛋。
赶紧道歉,并解释早上自己在忙,看到信息了,脑海中已经想好怎么回答了,然后就意念回复了。
解释后朋友也很快就理解我了。因为即便在这个手机离不开手的世界里,也有太多比聊天更加紧急、更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了。
后来各自都忙于生活和学习,大家都已经习惯了隔很久才回复,有事直接说事就好了,因为知道对方肯定会回复,坐等对方来回应就好了。
因为知道,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一定会每次都秒回你,但是在他有空的时候,一定会先回复你的信息。
有没有过这样的习惯,每次离开家出远门都会给家里人报个平安。
有一次从家里回学校,本来就有点晕车,而且中午坐车时没吃午饭,到了学校时人有点昏昏沉沉的。
回到宿舍放下东西,即便晕晕沉沉的,即便自己并不太喜欢打电话,但是依旧打电话给家里人报了平安才出去找吃的。
有一次忘记了,直到家里人电话过来才想起来,当时也有些歉意。
即便自己并不喜欢打电话,虽然平时也不常打电话回家里,但是每次出门还是会想着给家里人报个平安的。
因为自己知道,只有关心你的人,才在意你的回复。
每天晚上,只要有人还能跟着我在那聊天,我也会尽量的回复,即便有时候会等到深夜。因为自己了解这种坐等信息时煎熬的心情,所以只要没什么特别忙的事情,都会尽量的做到尽早的回复。
我也在努力,做一个及时回复的人,不想让别人这么难受。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去检查一下自己的微信,看看有没有楼下什么未回复的信息吧。
(图自网络,侵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