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打算做一件事时,习惯性的思考做该件事的成本,成功的概率,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准备好了没有等等!尝试新领域确实有一定的风险,时间,能力,经历,会是重要考虑的因素,但不尝试没有亲自去做过,我们都没资格去评论一件事,好不好难不难。还没开始,就被自己的想法吓退也是比比皆是,故而许多设计好的目标还没行动就成了过去式。因此有了想法,立即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我们想成为写作达人,一开始并不那么容易,但每天我们都有坚持写日记,坚持更文,也许开始只是在记一些流水账,一些生活琐事,但日子久了,会发现我们的文字多了情感,好似有了活力,变得有血有肉,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成长。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文学底子不足,写不好东西的思维里,一直未付出行动,就一定不会体会到每天坚持写作的美好。
人生苦短,不一定要有了目标才行动。许多时候,我们都在强调目标的重要性,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并为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当我读完《做,就对了》这本书时,完全被书中先有目标再行动的理念所折服。文中强调,只要是我们内心积极的想法,就应该立即付诸实践,去行动去做,那么我们的目标、方向会在我们的行动过程中慢慢走来,不至于因过量流于思考而没了想做的兴致。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抓住机遇显得尤为重要。那怎么样才能算抓住机会呢?唯有立即行动!比如领导安排的一项工作,我们可以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我们本能的反应说我们做不了,然后他被安排给了其他同事,同事的水平跟我们也差不多,甚至某种意义上他还没我们的水平好一些。同事应承下来后,他加班加点的终于做完了,领导很满意,还因此表扬了他,获得了一大笔的奖励。这时候我们心里会感到不太舒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应承下来,也许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的呢。有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需要谨慎一些,但当我们想做某事时,应亲自去尝试,都还没去做呢,怎么就知道不会做做不好呢?想要人生少走一些弯路,是不是应该多想想怎么更好的做到,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成本考虑我是否能做好,从而错失良机。
最后做个小结,做就对了,有了想法,应该都去实践是否适合自己,做个妥妥的行动派,走在抓住机遇的前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