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在世,受批评没有什么不得了;如果对人家的批评过分认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但是要注意批评,“有则改之”,如果人家的批评是对的,就要改过来;“无则加勉”,自己如果没有错误,就勉励自己,不要去犯这个错误就好了。
青年人听了会有小感触,可能不会有大感想,要等年纪大了,才会知道“谤随名高”的道理。一个人名气越大,被骂的机会越多,骂你的人也越多。有些人为了想出锋头,专挑有名气的人横加攻讦。这时候,有名气的人,一定要学会容忍,否则回他一句,他就达到了目的,到处宣扬“某某人和我辩论,如何如何……”。这是一种很鄙俗卑下的手段。
但既然听到了反面的诽谤,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反省自己,严格检查,在自己的心理、行为、道德上如有过错,立刻要改,因为别人的话,有时并不一定是讪谤。假使自己问心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则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听到了谤言,也没有关系,只要学佛家的 “忍辱” 就是了。
永嘉大师的《证道歌》说:“从他谤,任他诽,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人就要做到这样。一个人的名位高了,所受到的反对与攻击会更激烈。后世所崇敬的圣人,在当时的遭遇却是非常痛苦的。从历史上我们得了一个教训,要想做圣人,一定要从极痛苦中站起来,问题在于受不受得了这种痛苦。
一个知识分子,做人、做事、做官,基本上都要有这样的修养,受得起批评,痛切反省,修正自己,这是儒家,也就是佛家,也就是修道。不要以为打坐做工夫才是修道,打坐有工夫的人,如果给他两个耳光,骂他一顿,看他的工夫还有没有?本来打坐清静为 “梵行”,这时他就变成了“焚行”,一下子把他自己所有的工夫都烧光了。这是由于受刺激之故,还不算数;如果好话来了,恭维的来了,那比打两个耳光还厉害,那可会把你深深地活埋了。所以不要怕批评,更可怕的是恭维,接受恭维,就是心中想超人一等。说得好听是自尊心,实际上就是我慢,是我相的一种表现,所以每一面都要注意到,才是修行。(《孟子与尽心篇》)
人生想要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业时,暂时别管一切难堪与批评,因为一般人只看最后的结果。譬如要建一个伟大的建筑,必须先破坏很多东西,当时一定遭遇许多困难,万人唾骂;等到建筑完成了,大家说你很伟大,尤其后来的人,会说我们祖先多伟大。所以我们晓得,做一件大事,立一件大功,所遭遇的这些都是影子,如果要顾全影子的弯曲,就不能做事了,从生下来就躺在床上睡觉,睡到殡仪馆为止,那绝不会遭遇做事的痛苦。所以我们想有所作为,就不要受影子的影响。
“屈伸任物而不在我”,这句话我们可以写在案头,做人生的修养之用。人们对你的好与坏,长官及父母对你的不了解,当时的确是委屈,但是,人要有独立的人格,要建立一个非常之事功,就要记住这一句话--“屈伸任物而不在我”。外面的环境是外物,我,始终要独立而不遗,顶天立地站住。(《列子臆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