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老婆的一个亲戚家孩子找她聊了一下工作。孩子是天津一所名校硕士毕业,金融专业。
刚毕业的时候孩子想的比较理想,去一个证券公司,再拿个户口。后来去了国内一家大的证券公司做了客户经理。我也是不了解证券公司的职位设定,不知道是不是刚毕业的都会做一段时间的客户经理。反正孩子在里面呆了几个月,不想待了。然后在北京找了个国内大的会计事务所,开始做会计审计,做了一年多,现在又离职了。原因是工作太累,他身体受不了,工资也不高,并且想自己考注会,觉得业余时间太少。离职现在找工作想去四大,觉得四大虽然累点,但是能挣些钱,可以积攒一些经验和能力。
怎么说呢,打眼一看,感觉孩子还是有目标的,并且对自己还有些要求。在他这个年纪做这些决定都是没错的,并且很主动。但是在我这个中年男人看来,年轻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有些茫然,工作的目标还是不明确,对实现目标的步骤也没有清晰的想法。
第一,职业没有长期规划,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干啥。当然这个问题有很多工作了十来年的朋友也没有想明白。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会随波逐流,如果心性比较知足,这样随意的生活,只要心情愉悦也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心性比较要强,多年后因为没有目标,努力了很多没有结果,这一辈子会比较遗憾。所以年轻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定一个目标,可以小,可以跟名利无关,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并且不是伤天害理的事就行。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改变想法,每一步工作或生活都觉得很辛苦,想要过的更简单和轻松,然后不断换工作,不断失意,蹉跎岁月,茫茫然一辈子。
第二,在工作中的诉求不明确。大家可能感觉工作嘛,有什么诉求,就是挣工资,提高技术业务能力,沉淀经验,未来往上层岗位发展。这些其实都是工作中表面我们得到的,其实每个人都该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诉求,每个人目标不一样,诉求就不一样。比如未来想创业的,会在公司里学习部门的设立,团队的运转;未来想做高管的,会注重引导团队,把控项目方向,和驱动整个项目;确实在进入公司后,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公司的,也可以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问题的分析能力或者赶快换工作。总之有一句话,叫做“为自己工作”。在付出努力的同时,除了获取物质上的回报之外,精神上的诉求,或者个人整体素养的提升也很重要。所以即使真的公司不适合你,你也该想办法从公司学习一些你看重的东西。
第三,自驱路径不明确,考注会,多久考完,每次过几门,这些都可以自己给自己要求。对自己有明确要求的比看情况完成了效率会高很多。考完注会呢,走一步看一步,相对来说没有长远的计划。
一般来说做事前要考虑两点,目标和路径,目标就是抬头看天,路径就是低头做事。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是这个意思。年轻的时候工资少点不要紧,工作辛苦点不要紧。找工作是个深思熟虑的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万一慢慢发现自己真的不喜欢这个行业了,立即修改自己的理想,当然是要谨慎思考后的。真的不喜欢这个公司,赶紧修正自己实现理想的路径。不怕变,就怕没有明确思路。方向想清楚了再去干,人生才会对得起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