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二)——薄饼
中秋假期,朋友打电话说:“明天过来吃薄饼!”。
我说:“薄饼不是应该端午节吃吗?”
朋友说:“你不是不会做薄饼吗?做一点给你吃吃,解解你的馋。”
看来不会做,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于是,欣然答应。
第二天,北京下雨,但是丝毫不减我吃薄饼的心情。女儿上完钢琴以后,便和先生女儿就冒着北京绵绵细雨,出发了。
朋友的家在望京,很早以前自己买了一块地,自己设计建建造一排的平房,自己住一套,妹妹一家住一套,小舅子一家住一套,平房外面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外面是一个长长的小院子,外面是一排铁栏杆的围墙。
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我们来到朋友的平房,院子里的紫苏从栏杆中探出头来,像是想看看是谁来了,旁边红红的辣椒,也不甘示弱,把头伸伸了又伸,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朋友从屋里出来,撑着伞,雨水从屋檐流淌下来打在他的伞上,溅起了朵朵水花,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弧线,然后掉落在地上。忽然看见小时候的我,撑着一把小雨伞,就这样的站在老房子的屋檐下,听着雨打雨伞的声音,雨伞突然飞速的旋转,成为一个转动的珍珠帘子,随后银铃般笑声在珍珠的世界中荡漾开来,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在一片家乡话中,我们进入家门,一大桌子的菜已经准备好了:自己做的博饼皮,自己磨的豆腐娘,自己做的白斩鸡,自己钓的炸小鱼,鸡蛋丝、、红烧肉丝、黄瓜丝、笋丝、炸粉丝、鱿鱼丝、豆干丝、猪耳朵丝,萝卜丝、四季豆丝和豆芽菜等等,每一道菜,都带有浓浓家乡的味道。
拿一张薄饼皮,夹上自己喜欢吃的菜,放在博饼皮的中间,首先来一点红烧肉丝、鸡蛋丝也不能少,笋丝是我的最爱,还有豆干丝,萝卜丝等等,当然一定不能少了豆芽菜。一会薄饼皮上就堆成长长的菜小山,然后拿起一边的皮卷一圈,两头的皮往里包,再一直卷,一卷薄饼就完美完成。放在嘴里轻轻一咬,薄饼皮软软的淡淡的咸味,鸡蛋丝的香味、红烧肉丝的美味、笋丝的淡淡清香味道,随着这一咬,在嘴巴里弥漫开来,慢慢地变成了家乡的味道。
在老家,端午节除了粽子,最重要的就是吃薄饼。薄饼一般都在端午节的中午吃,在那一天,兄弟姐妹们都会早早的拎着很多菜,来到父母家,然后就分成几拨:烧菜厉害的就炒菜,切菜刀工好的就切菜,都不行的就洗菜,再不行的烧火。但是,有一件事情,一般都是爸爸妈妈来,那就是做薄饼皮,兄弟姐妹都不会。
这一天,老家房子异常热闹:洗菜声,切菜声,炒菜声,还有大哥的一边炒菜,一边高昂的歌唱声,二姐大嗓门的喊叫声,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了一声声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吵闹声,当然还有爸爸的假装生气喝呲声,以及妈妈“骂”爸爸的声音:您就让他们闹一会。歌唱声,笑声、说话声在老家房子飞扬,老房子也绽放出最美的笑容,焕发出最有生机的活力。
先生和朋友吃着家乡的薄饼,喝着家乡的酒,说着家乡的话,很是惬意;女儿在三个房子里乱闯,一会在这个房子喂喂鱼,一会在另一个房子里看看电视,也非常的惬意。
我走在门外,雨依旧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水从屋檐下,流淌下里,落到下面水桶,有的溅起水花,跳出水桶,有的就直接溶在水里面。
沿着铁栏杆种着很多小葱,我说:“这么多的小葱,吃的完吗?”
朋友的小舅子说:“吃不完。我就是喜欢种。葱头种下去以后,每一天早上起来给他们浇水,看着细细的嫩芽冒出,就非常得高兴。”看着那红红的辣椒,那高高的紫苏,原来喜欢做一件事不需要理由,更不不会在乎结果,忽然也明白朋友的妹夫喜欢钓鱼,但是却不吃鱼。
雨一直在下,像极了家乡的雨,绵绵不断。朋友说:“要么吃过晚饭再走!”
我正犹豫,先生已经很爽快的答应了。
吃过晚饭,朋友还卷了6个薄饼,交代我说:“明天用电饼铛,放一点油,炸成两面金黄,就可以当早餐了。”
开车离开,回头看看那一排平房和站在走廊的人,在绵绵的细雨中,仿佛回了一趟老家,回到那个房子,回到了那个曾经带给我无限欢乐的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