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用文言来记趣
用文言来记载生活中的趣味,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想法不能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只发端于一时的异想天开。
近年来,我觉得我的小孙子对古诗文比较感兴趣,有一天试着用文言文写几句话,看看他能不能读懂,这就是我写的第一篇文言记趣《孙诵》。也许因为写的是刚刚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我觉得孩子理解得很到位,而且表现出很超乎寻常的兴趣。于是第二天接着写一篇短文,仍然是用文言文来记载生活中的趣事,孙子看后兴趣不减。我继续写,有一次,我用其中的一篇编为阅读题,让学生来品读,他们也乐于接受。于是,继续写,写着写着就丢不下了,现在,“文言记趣”成了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可以说,已经成了一个习惯。
在后来的坚持中,我不断地给自己的做法找到了合理性的证明:首先用文言文来写,可以让我的孙子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到文言文的规律,这就为将来上中学时学习文言文做了铺垫,同时也能调动他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把“难事”变成“乐事”;其次,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这类材料,更方便学生对某些语言现象的理解,因为内容来自现实生活,某种程度上,也许比用《了凡四训》开蒙更直接一些。
以上是从积极的角度考虑,如果从消极的角度考虑的话,我觉得这样写把被自己打扰的范围缩小。许多人看到文言文,觉得说的不是人话(是鬼话)于是乎远离,如此在客观上节省了大家的时间。这倒不是因为我的心地善良,而是怕因被人诅咒而折寿。我不想像某些写手那样,东拼西凑,东拉西扯,洋洋洒洒,又臭又长。我有时看见这样的东西,真想骂上几句,但又想到骂也会给它添流量的,于是改为腹诽。
如果说文言是形式上的特点,那么记趣就是内容上的特点了。所谓记趣,就是记载生活中经历的趣事。无趣的东西宁可不记,也不要凑趣。我给自己立下了这个规矩,就是要求自己要在余下的时光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如果每天都能在自己周遭的平平淡淡中品出趣味,是不是会更加热爱我们的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
由花甲奔古稀,我的人生旅程过半,我希望自己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下去,一直到挥别这个有趣的世界那一天为止。
![](https://img.haomeiwen.com/i3874625/8dc5fe2dbc716e6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