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立了一个港湾,来来往往的船只(知识)很多,从外界看来好像生意很好。可是每月看财务报表的时候,发现并没有营收,大部分的收入都给员工发工资了,并没有什么卵用。每天看到港湾的船只进进出出,结果都是白忙活。
于是我就想,当中肯定是有什么问题。后来我就找到了一个组织,叫“剽悍读书营”。没有想到里面有这么多跟我有同样疑惑的人。里面的营长(猫叔)说,你们只想着把那么多船只(知识)停靠过来,重来没有想过让那些船长在这里卸货交易。船只上的货从来没有下过岸,你怎么赚钱。于是营长说:从现在开始,先选一个船只的老板,跟他反复沟通十遍以上,沟通每一个细节,增加双方的熟悉感和信任感。这样你的港湾就会有很多意向不到的收益。
后来我选择了《原则》船长,第一次沟通时都感觉挺好的,彼此都有好感,可是没有想过要让知识在港湾下岸。于是我就反复琢磨如何能够让他上岸,我每次与《原则》船长沟通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最终到第十次,《原则》船长终于愿意让知识上岸。我体会到了新的开始,实现了人生的另一个里程碑。
加入读书营,开始想着一本书要读十遍,好费劲,好费时。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读书要快,比谁读的多。但是发现读了很多,然并卵。我没有思考怎么去用,只是为了读,结果发现很多知识读了就忘了。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没有想过怎么去用,没有反复的琢磨一个观点,为什么作者会这么思考。这个点我可以用在哪里。
自从我认真的把一本书啃了十遍,每一遍看到的知识点都不一样,你会慢慢的静下心来思考,反复的琢磨一些点。慢慢的这些知识就开始进进入到了我的脑袋,以前都是飘过去的,现在就相当于我在脑袋里建立了一个知识港湾,知识会在我这个港湾里停留。有时候我就在想,一本书读十遍很浪费,知道这些知识慢慢的停靠在我的港湾,然后我想着怎么把这些知识从货船上运到岸上。这就是一个知识的内化过程。这些知识在你的港湾停留,但是是否能够搬到岸上,需要我们去实践。
读书的这个过程相当于建立了自己的港湾,让知识的船只有机会停靠过来,但是停靠过来的船只是否能够在这里卸货,需要我们反复的沟通,反复的琢磨,最终这些货物(知识)才能内化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有效交易(学习)。
每一遍的阅读都是一次增加与知识沟通的机会,沟通的次数增加了我们与知识的信任感,彼此就建立了联系。你会慢慢了解对方(知识)的价值观,怎么去跟它合作,这是一个知识应用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