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迷上书籍《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前些天看完曾国藩年轻的性情和40岁后突变。
年轻的时候,因为太刚直,一根筋,让他经受太多挫折,让其深受人生三大屈辱。
面对人生大耻,他选择打出“打脱牙齿和血吞”精神,熬过至暗时刻。
在40岁后,终于在《老庄》书里找到平静,面对世俗,开始学会通融平衡,官运亨通。
这些在其他写曾国藩书籍都看到过,没有太大对我惊奇。
昨晚看到曾国藩组建湘军时,选用将领和士兵,让我陷入思考。
- 招募180多个将领,120人都是乡土秀才和读书人,极少招募绿林大汉。
- 招募土农,不招行伍出身,退伍军人一概不收。
- 招乡野老实之人,不用城市游滑之人。
- 乐笨人,去聪明人
湘军里称为“战神”罗泽南将军,穷酸秀才出生,没有行伍经验,但是他的战绩,几乎很少有败仗。白天打仗,晚上军营里教士兵读书讲学。要是没有太平天国,可能罗泽南还是穷苦的秀才,少了天才将军。
湘军最后剿灭太平军,完成建军的初衷。下面将领和士兵,都有大成,赢得很多荣誉和奖章。
回过头看曾国藩组建湘军,不招行伍将领,选秀才去练兵打仗;拒收当过兵士兵,招土农。
其实反常识的,所以陷入思考,但是能理解曾国藩目的,纯粹能让很多问题变得简单。
舒凡 11.16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