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词故事—范仲淹和他的词

宋词故事—范仲淹和他的词

作者: 梦萦绕之 | 来源:发表于2023-05-13 21:09 被阅读0次

    范仲淹是北宋年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小时候就志向远大,立志要为朝廷效力,然而当时的朝廷奸臣当道,朝堂上腐败不堪,他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在他五十岁时党项族首领李元昊自称皇帝,建立西夏国,并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大宋。两年不到,宋朝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

    范仲淹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毫不犹豫的提出要上前线杀敌报国。这年秋天,五十二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紧急挂帅,赶往西部战场,誓要消灭西夏军。到任后,范仲淹立即着手改革,积极修建各种防御工事;认真地改编军旅,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则诚心团结。

    庆历二年(1042)三月的一天,范仲淹秘密下令长子纯佑和大将赵明,率兵偷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他本人随后引军出发,当部队快要深入西夏军防地时,他发令就地动工筑城。建筑工具他事先早已令人准备好,于是只用了十天,在宋夏夹界间建了一座著名的孤城——大顺城。西夏不甘失利,派兵来攻,却发现宋军以大顺城为中心,已构成堡寨呼应的坚固防线。自此以后,西夏人便互相告诫他们自己不能侵犯中原边境,并到处传诵着这样一句话:“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在他镇守边疆的那段时间里,西夏军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对中原地区较大的骚扰和侵犯。

    范仲淹满怀报国热忱,但连年驻守边塞的他也免不了对故土的眷恋,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却不知归期,这年秋天,五十四岁的范仲淹遥望天空南飞的大雁,心中生出无尽感慨。他夜不能眠,便挑灯填了几首《渔家傲》,寄给在京城的欧阳修,开头都是“塞下秋来”,现流传下来的却只有一首。

    《渔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范仲淹还有一首词《苏幕遮•怀旧》,是我很喜欢的一首,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晴朗的天空,黄色的落叶,秋波连叠,江波上笼罩一层翠色寒烟。山岚映斜阳,水天接一色,无情芳草,更是远在斜阳之外。

    黯然的乡愁,在外漂泊的痛苦,除非夜夜有好梦相随,才得以助人安睡。休在明月高楼前倚楼望远,愁怀满腹,饮入肠中的酒,全都化成相思的血泪。

    这首词也是范仲淹在西北边塞抗击西夏军时写的,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词故事—范仲淹和他的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ku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