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不知道。”
局外人的开篇第一句就已经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这本小说篇幅不长,但是有效的反映了作者对人们关于人伦惯性与个人情感的矛盾的探讨,作者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通过书中的我表达对真实的坚持。
关于妈妈的葬礼
“我”听说妈妈于昨日去世,因此不用工作多休息了两天;“我”送妈妈下葬,却觉得这乡间的美景让人安心;“我”在病房里与来往的吊唁的人对视,只让“我”感到厌烦……这一切的一切都进行的如此顺利,仿佛与“我”无关。
关于杀死一个阿拉伯人
“我”对于杀不杀这个阿拉伯人只觉得厌烦,拿过了雷蒙的手枪大概也只为了防身,过来挑衅“我”的阿拉伯人动了手,“我”不得已开枪杀死了他,为了确认他真的死了,“我”又开了四枪,后来“我”被逮捕了。
杀死阿拉伯人=杀死母亲?
律师,法官,多玛,玛丽,雷蒙……都想为“我”做点什么,好让“我”这个“好人”活久一点。但是他们知道了“我”对母亲葬礼的冷漠而判定“我”为无情之人,所有人都对“我”失望至极,神父三番五次劝“我”改过,“我”又何罪之有?
“我”每天透过监狱的天窗想象着蓝色的天空,绿色的田野和乡间的小道,“我”没想过要辩解什么,也没有什么可辩解,“我”的真实就是我平平淡淡得生活,它们又乏味,又可贵。
为什么又加了四枪?他们说这四枪其实是在借着杀阿拉伯人在杀母亲,阿拉伯人来攻击“我”而“我”想要好好的生活,所以杀了他,而母亲死了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也无济于事,倒不如平平淡淡的生活。
我们都是局外人
真实是没法逃避的,面对真实的时候,生活又是极度乏味的,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我”在监狱里终于理解了妈妈,感情不是道德绑架,而真实才是感情。
早起的鸡鸣,灼眼的烈日,傍晚的钟声,日复一日的反复的乏味才是真实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