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6 壬寅年 腊月二十五 星期一
备注:Day430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度阴山讲《菜根谭》之《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度阴山
名言佳句: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
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译文:磨炼身心要如炼钢一样反复陶冶,迫切希望成功的人不会有高深的修养;做事应像拉开千钧的大弓一样,随便发射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内容:如果你做了一件事,小人来赞赏你,这件事一定不是好事;如果你做了一件事,君子来训斥你,这件事也一定不是好事。
其实好事还是坏事,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君子或小人都不在我们心外,而在我们心里。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小人和君子,你是让君子站出来还是小人站出来,并不取决于君子或小人,而取决于你自己的良心。
启示:“先号咷(táo)而后笑”(指命运先凶后吉,也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孔子说这现象是形容君子之道。
“所谓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没有绝对的界限。君子随时可以变成小人,小人有时候也会有君子之道,所谓盗亦有道。”
“世界上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很难分别出来。好人有时会很坏,因为好人那个好太好了,好得让你受不了,比坏人还令你难过。”
“因为他是个好人,很固执、很呆板。你叫他转弯,他转不了弯的,那比坏人还难办。所以君子与小人是卦中的代号,好与坏很难辨别,只好从他的言行中去辨识理解。”——南怀瑾《正道的谋略》。
好事,只在于你是否为对方带来了益处;坏事,也许是他人眼中的好事。所以君子或小人是相对而言,关键是我们如何降伏心中的君子和小人。
《菜根谭》这一节似在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世间最大的敌人不在外面,其实就在自己的心中。
如何修好自己的一颗心呢?
这让我想起了王阳明的“致良知”。
何为良知?一说是天赋的道德观念。既然天赋,就是与生俱来的,人人都具备的。只要是个人,就会有良知。
度阴山说,‘良知是人的尺度。良知能分是非和善恶。良知的感知要比大脑转速快。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直觉或者本能的道德感和判断力,甚至还有一点就是意志力。’
‘是非属于判断力,善恶属于道德感。你必须要有一个判断力,哪些事情是我能做到的,然后有一个道德感,哪些事情是我应该做的,只要把这两方面二合一,你才能真正做成事,做成大的事。不然的话,只能是一事无成。’
做人做事的基础也莫过于此了。是非不分,善恶不明,这不仅是愚痴,还会生出危险。自作自受也就罢了,沾染他人就是罪大恶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