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验你写的诗歌
(文摘)
(1):诗歌不论如何“跳跃”,但绝对不能没有逻辑!
(2):每一个语言都指向同一义,诗歌就会缺乏张力。
(3):很多诗,你的诗歌语言表诉的是真的,缺点就在于你的语言有种流行歌词的韵律,得现成的。而不是你自己精心锤炼得来的,这就是你的要害,它导致的结果就是,会使你的诗歌看起来很面熟,语言很旧,感情不能在诗歌中“沉”住,从而也不饱满!
(4):直白,并不在于语言是否“浅显”或“深奥”(涩口),而是看——你的情感是否“藏”得住,是否不单薄。如果你的诗歌写得很“跳跃”,仿佛没人能懂,可我一抓住你的“修饰”词——阴冷啊破碎啊黑色啊等等等,那我就已经知道你要表达什么了,你的情感已表露无遗,你还敢说你的诗歌不直白吗?!
(5):从诗歌所要表达的意义上来说,有些看似后现代的诗歌其实并不后现代。它不过是用后现代的诗歌写作技巧蒙人而已,把一首诗歌弄得支离破碎。本来是完整的,他偏不,一定要把一些关键词省略,搞得“高深莫测”,而如果有人真的读进去了,看到的就是那么一种意思,没有其他!那还不如把那些“关键”词补上,写得通俗易懂些,再在它的背后隐藏至少一种以上的更深层的涵义!古代汉语水平还过得去的人读古诗,绝不会觉得它们难于理解,何况是古人呢?现代诗歌的写作,特别是中国的现代诗歌写作,有些偏轨了!
(6):每首诗歌在完整产生前,它必须得经过形而上的构思,否则完整产生之后的诗歌,所要表达的形而下是不饱满的,至少它的形而下的形而上思索是欠缺的,是不深刻的,是单薄的!
(7):现代“易懂”的诗有两种,一种是平淡而有致,另一种是黑色幽默的运用。当一首诗歌对黑色幽默的剔除或者淡化时,必须得使平淡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增加它的“厚度”,否则好多想写的东西就会感觉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就会显得单薄。
(8):诗歌叙述语言的运用必会导致“赋”的手法的表现。但绝非散文化,除非是叙述的手法与抒情或者是剖析(分析)手法向度的失衡。从而导致通篇只对本事物描述,而没有升华,使得诗歌语言的韵律流失,节奏变调,味道减淡。于是,诗歌与散文的分别就出来了——诗歌中心力量是内敛的,散文恰恰相反,是外向的。
(9):诗歌的语言,不管是用于叙述还是其他,它的语言都不同于散文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太阳的语言,既要有向外辐射的光芒,更要有内心引力,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散文的语言。就论太阳,如果只有内心引力而没有向外辐射的光芒,那么它就不是太阳,呵呵,而是月亮或者黑洞。如果它只是向外辐射光芒而没有内心引力,那么太阳也不会存在,或存在不久!
(10):对于遥想或歌咏的语言,我认为应该是站在山冈上的,而不是飘在空中的,必须得源自生活的细节。
(11):诗是具体的哲学,是“水上的雕塑”。完成一首诗的过程,所需的经验来自“从前”,但完成的——不是重复经验本身,而是现在,是当下,是being。你所分析的不过是他的经验,而经验是个人的。何况一首诗的情绪并不是完全的经验。所以,去臆想他的经历不如去分析他的诗艺。
网友评论
诗词的写作首先是有感而发,继而抓取可以映射情志的意象,意象提炼(或拟人或夸张或比喻。延伸出去)初步成诗,然后就是推敲,遣词造句细细琢磨,直到切合心意。写多了不用刻意抓到的意象都会契合自己的情志。有时候看诗词,不需要看它的情感藏得深不深,而是意象抓取妙不妙。不是故作深沉就是好。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很直白,但是它写得很妙。
诗词的评价,应该从它的写作过程的每个步骤去评价这一步是不是做得好,有一步做得好,那也算是好诗。无非就是意象抓取和处理及遣词造句这三个方面去评价。
今人所写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无非就是故作高深,故作深沉,语无伦次,这些毛病。大多都还停留在遣词造句上,根本不知道意象层面上的处理。而现代诗能与古体诗争雄就是因为它舍弃了言语上华丽和音韵,直接登上诗歌的中层也就是意象的处理。遣词造句是诗歌的基础建筑,意象层面才是所有类型诗歌的中层建筑,高层是心境的高妙。也所有诗人的追求方向。古代也有不少诗人并不是很看重言语的华美,回归质朴,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又比如《白云谣》、《古艳歌》等等。那些朴素的诗歌才是诗歌站在最高处的作品。单从境界上来看,很多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也只是言语上的美罢了,境界上完全比不上那些朴素的诗歌。
诗词的写作有三层,一层遣词造句,二层意象架构,三层心境升华,每一层都有各自的美,每一层都可以出好诗。
很多现代诗看着就让人很蛋疼,让人很想问一句:你是不是对写诗有什么误会?